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但中國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日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對在全球復蘇賽道上領跑的中國經濟投下“信心票”。
盡管中國經濟三季度GDP等數據還未出爐,但先行公布的一些經濟數據卻傳遞陣陣暖意,比如今年外貿進出口累計增速迎來首次轉正;9月制造業PMI持續位于榮枯線以上……這些數據從側面印證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中國經濟的支持與看好。
今年以來,多家國際權威機構紛紛點贊中國經濟,并不斷上調對中國經濟預期。世界銀行此前發布報告,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測從6月初的1%上調到2%;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深度衰退,但中國經濟仍將保持正增長……
為何中國能獲得步調一致的“信心票”?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實力。
多個國際機構在評價中國經濟時都不約而同提到,中國非常成功地應對了新冠肺炎疫情。在疫情大考中,中國堅持生命至上,行動迅速,及時阻斷疫情傳播,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這為中國經濟復蘇回暖奠定了基礎。
國際機構點贊中國經濟,還源自中國經濟的韌性與活力。即使有人再次拋出“外資撤離論”,外國投資者卻用實際行動說話。上海美國商會不久前發布的報告顯示,超78%的受訪企業不會轉移在華投資。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所說,中國經濟繼續展現出“極強的韌性”。
在經濟復蘇賽道上領先的中國,已顯示出強大的修復能力和旺盛的生機活力,也將會繼續鉚足干勁,一鼓作氣,用實力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大步邁進,為世界經濟復蘇持續注入“強心劑”。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