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國新辦就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表示,兜底保障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底線制度安排。經過各方合力攻堅,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取得決定性成效。全國共有2004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其中,納入低保1852萬人,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52萬人。
“2017年底以來,全國所有縣(市、區)的農村低保標準持續達到或超過國家扶貧標準,納入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貧困人口,穩定實現吃穿‘兩不愁’。”唐承沛介紹,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分別惠及困難殘疾人1153萬人、重度殘疾人1433萬人。兒童督導員和兒童主任實現全覆蓋,更多貧困兒童享受到關愛服務。
目前,全國民政系統將兜底保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民政系統頭等大事,全力以赴,盡銳出戰,堅決筑牢兜底保障的堅固防線。
唐承沛介紹,2016年以來,民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連續多年出臺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的具體措施。健全完善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加快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和法治化建設,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困難群眾監測預警機制。不斷完善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農村留守人員、殘疾人等福利保障制度,推進移風易俗,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治理。并且,創新完善低保政策,將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單獨納入低保兜底范圍,實現“應保盡保、應兜盡兜”;全面落實救助保障政策,確保特困人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流浪乞討人員“應養盡養、應救盡救”;建立健全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做到“應補盡補、應助盡助”;積極落實農村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關愛服務政策,做到“應幫盡幫、應扶盡扶”。通過分類施策、精準幫扶,特殊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
據統計,2017年以來,全國共有6萬多家社會組織開展脫貧攻堅活動,實施項目超過10萬個,投入資金超過900億元,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作出重要貢獻。中央財政安排的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連續多年向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近兩年(2019年、2020年)新增的158.2億元資金全部安排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
轉自:大眾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