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汽車出口突破300萬輛同比增長10.4% 新能源乘用車增長超七成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31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在貿易壁壘、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因素的持續影響下,上半年出口量突破300萬輛,彰顯了我國汽車在國際市場的發展韌性。


      多年來,我國汽車出口長期在每年100萬輛上下徘徊。直到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開始爆發式增長。2021—2024年,中國汽車出口分別達到201萬輛、311萬輛、491萬輛和586萬輛。


      出口量不斷攀升,與我國汽車質量和品牌建設明顯進步、產品全球競爭力不斷提升息息相關。某知名門戶網站發布的2024年度乘用車新車質量報告顯示,2024年行業新車總體質量PPH(每百輛新車故障數)平均數值為153,對比2023年的181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在碳達峰背景下,全球汽車行業加速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國內外消費市場對電動汽車需求不斷增長。我國汽車產品在電動化、智能化方面保持領先,在全球市場收獲了一批消費者。


      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出口的一大增量。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傳統燃料汽車出口202.3萬輛,同比下降7.5%;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其中乘用車出口101.1萬輛,同比增長71.3%。業內普遍認為,區別于過去以大宗采購為主的商用車訂單,乘用車出口快速增長,折射出市場上個人用戶消費需求的釋放。這種結構轉變意味著出口市場正由單一驅動向多元化消費拓展,更加依賴于產品力、品牌認同和售后能力的全面支撐。同時,國內產業鏈效率提升與智能化水平提高,使得中國乘用車產品在海外市場擁有了更高的性價比與更強的競爭力。此外,中國車企對海外乘用車市場的渠道建設和品牌投入不斷加碼,也為銷量增長打下堅實基礎。


      相關國際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全球占比達到65%,其中在歐盟占比20%。在歐盟向中國制造電動汽車加征關稅的背景下,中國車企不斷尋求更積極的本地化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中國電動汽車產品在歐洲的銷售。值得關注的是,在歐盟對中國純電動汽車揮舞關稅大棒的情況下,中國插混車型在歐洲仍適用10%的基礎關稅,這一政策差異成為中國車企在歐洲市場的突破口。“歐洲未將插混車納入電動車關稅監管體系,插混車被視為燃油車的替代品類,填補了歐洲汽車工業轉型但純電尚未完全普及的市場需求。”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中國插混車依托完整產業鏈優勢,成本優勢顯著。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插混車出口39萬輛,同比增長210%,成為拉動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長的核心引擎。歐洲市場之外,中國電動汽車在東南亞等市場也呈現出不錯的發展態勢。


      據了解,在中國品牌加速走向世界的趨勢下,相關車企在出口產品的同時,還不約而同地積極推進更加全面的全球化布局。比如,今年5月,比亞迪在匈牙利設立歐洲總部,加強市場布局,提升服務效率;長安汽車泰國羅勇工廠正式投產,未來3年計劃向東南亞市場推出12款新能源汽車。


      “從全球產業發展歷史來看,向全球出口產品的模式難以持續,即使是制造業強國,如英國、美國、日本和德國,也未能實現完全依賴本國制造能力向全球出口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最終這些國家的企業都選擇了本地化發展,即‘在某國、為某國’的模式。”中汽協專務副秘書長許海東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區域國際化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車企要發展本地化出海。此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專家、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在近期舉辦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上也表示,“十五五”期間,預計我國汽車出口規模或達峰值,在海外市場本土化生產將成為新趨勢。(記者 岳倩)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