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開的中汽協會月度信息發布會上,協會秘書長助理兼行業信息部主任陳士華表示,2017年7月,汽車產銷比上月有所下降,同比呈一定增長;1~7月,汽車產銷同比呈小幅增長,增幅比上半年略有提升。他并分析指出,今年前7月,乘用車產銷增速低于整體汽車增速,拉動汽車整體產銷增長的主要因素仍是商用車。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前7月汽車產銷總體增長 沒有跑贏GDP增速
根據中汽協會統計,7月,汽車生產205.94萬輛,環比下降4.98%,同比增長4.76%;銷售197.12萬輛,環比下降9.24%,同比增長6.15%。其中:乘用車生產175.86萬輛,環比下降4.67%,同比增長1.97%;銷售167.84萬輛,環比下降8.37%,同比增長4.27%。商用車生產30.08萬輛,環比下降6.75%,同比增長24.73%;銷售29.28萬輛,環比下降13.90%,同比增長18.36%。
1~7月,汽車產銷1558.52萬輛和1532.52萬輛,同比增長4.65%和4.10%,增速比上半年提升0.01個百分點和0.29個百分點。其中乘用車產銷1324.13萬輛和1293.14萬輛,同比增長3%和1.95%;商用車產銷234.38萬輛和239.38萬輛,同比增長15.10%和17.51%,增速比上半年提升1.30個百分點和0.12個百分點。
在今年略顯低迷的車市中,業內普遍關注到一個現象:汽車工業增速沒有跑贏GDP增速。
根據國家統計局8月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8個季度,中國GDP增速基本都穩定運行在6.7%~6.9%之間。中國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預期7.1%,前值7.6%。中國1~7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6.8%,預期6.9%,前值6.9%。
在8月11日的信息發布會上,就本報記者提出的汽車產銷增速低于GDP的問題,中汽協會副秘書長葉盛基指出,2016年汽車工業產銷增速達到14%,高于當年的GDP增速,但市場表現為嚴重透支了消費需求,主要是消費者在小排量購車優惠政策變動之前加速搶購所致。所以他認為,今年汽車增速沒有跑贏GDP是正常現象。
同時,葉盛基也表示汽車產銷增長與GDP的關系不是都呈一致性,汽車作為消費品,與消費指數的變動有極大關系。他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運行目前還是穩定的,雖然有時會有波動,但不影響整體運行狀況。
乘用車:產銷總體低迷SUV一枝獨秀
根據中汽協會權威統計,7月乘用車市場仍然延續了前期低迷的態勢。與上月相比,四大類乘用車品種產銷均呈下降,交叉型乘用車降幅更為明顯;與上年同期相比,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銷繼續保持增長,基本型乘用車(轎車)產量微增,銷量略降,其他品種呈較快下降。
7月,基本型乘用車(轎車)產銷88.62萬輛和82.49萬輛,環比下降1.12%和6.58%,產量同比增長1.12%,銷量下降0.26%;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銷69.83萬輛和68.95萬輛,環比下降5.44%和7%,同比增長11.28%和18.06%;多功能乘用車(MPV)產銷14.59萬輛和13.65萬輛,環比下降13.45%和16.61%,同比下降19.28%和10.94%;交叉型乘用車產銷2.82萬輛和2.75萬輛,環比下降32.15%和37.13%,同比下降29.41%和39.46%。
1~7月,基本型乘用車(轎車)產銷638.13萬輛和622.40萬輛,同比下降1.42%和2.79%;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銷536.83萬輛和521.62萬輛,同比增長17.85%和16.99%;多功能乘用車(MPV)產銷118.09萬輛和114.70萬輛,同比下降13.66%和15.23%;交叉型乘用車產銷31.09萬輛和34.41萬輛,同比下降32.38%和26.65%。
今年以來,SUV始終保持著近幾年高昂的上升勢頭,并在總量上逐漸與轎車逼近;而去年以來推廣MPV、迎合二胎市場需求的判斷沒有成為現實,MPV產銷卻出現了同比下降。在乘用車市場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現象背后,仍存在著制造商對用戶需求挖掘不夠、消費升級找不著主旋律的軟肋。
商用車:卡車受益政策紅利客車市場大規模收縮
今年前7月,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長僅3%和1.95%,但汽車整體產銷同比增長達到4.65%和4.10%,主要得益于卡車市場的持續增長。
7月,貨車產銷26.24萬輛和25.70萬輛,環比下降5.23%和11.59%,同比增長28.66%和21.78%。在貨車主要品種中,重型貨車產銷9.01萬輛和9.02萬輛,環比下降5.30%和7.55%,同比增長92.50%和81.42%;其中半掛牽引車產銷均為4.65萬輛,產量環比增長5.18%,銷量下降2.99%,同比增長108.55%和101.36%。中型貨車產銷1.91萬輛和1.79萬輛,環比下降3.53%和8.15%,同比增長30.49%和24.45%;輕型貨車產銷11.93萬輛和11.71萬輛,環比下降4.61%和10.36%,同比增長17.53%和12.86%;微型貨車產銷3.40萬輛和3.18萬輛,環比下降8.05%和26.06%,同比下降17.24%和26.34%。
與貨車成鮮明對照,客車市場一片哀鴻。7月,客車產銷3.83萬輛和3.58萬輛,環比下降15.96%和27.44%,產量同比增長3.16%,銷量下降1.46%。其中:大型客車產銷0.63萬輛和0.62萬輛,環比下降16.20%和23.26%,同比下降5.52%和1.98%;中型客車產銷0.61萬輛和0.62萬輛,環比下降20%和18.44%,產量同比下降2.38%,銷量增長7.06%;輕型客車產銷2.59萬輛和2.35萬輛,環比下降14.88%和30.45%,產量同比增長6.99%,銷量下降3.34%。
1~7月,貨車產銷208.68萬輛和213.75萬輛,同比增長19.87%和22.53%。在貨車主要品種中,重型貨車產銷66.16萬輛和67.39萬輛,同比增長71.06%和72.78%;其中半掛牽引車產銷34.75萬輛和36.63萬輛,同比增長80.53%和93.15%。中型貨車產銷13.54萬輛和13.52萬輛,同比增長10.10%和10.53%;輕型貨車產銷96.42萬輛和96.96萬輛,同比增長10.74%和10.43%;微型貨車產銷32.56萬輛和35.88萬輛,產量同比下降9.69%,銷量增長1.33%。
1~7月,客車產銷25.71萬輛和25.62萬輛,同比下降13%和12.41%,降幅比上半年收窄2.34個百分點和1.57個百分點。其中:大型客車產銷3.48萬輛和3.41萬輛,同比下降16.12%和14.85%;中型客車產銷均為3.21萬輛,同比下降32.94%和31%;輕型客車產銷19.01萬輛和19萬輛,同比下降7.75%和7.73%。
我國汽車工業發展規律表明,商用車是政策市場。從去年第四季度實施的《汽車、掛車及汽車列車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1589),點燃了近兩年陷入低迷的商用車市場,火爆的銷售勢頭已經持續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中汽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后續市場表現如何,仍需要進一步觀察。
國內車企產銷三大排名不變 自主民企趕超步伐加快
7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北汽、長安、廣汽、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與上月相比,一汽、北汽、吉利和長城銷量呈小幅增長,其他企業有所下降。
1~7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是: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與上年同期相比,吉利、廣汽和奇瑞銷量呈較快增長,上汽、一汽和長城增速略低,其他四家企業均呈下降。1~7月,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1355.04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8.42%。
根據中汽協會數據分析,今年1~7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占乘用車總量的比例進一步擴大,吉利、長城、五菱在基本型轎車、SUV、MPV的上乘表現已博得業內關注。隨著一汽、長安兩大央企換帥,下一步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中國工業報記者 孫紅)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