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下稱《規劃》)提出未來五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
根據《規劃》,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梯次推進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脫貧地區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展望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
首要任務就是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業農村部總農藝師、發展規劃司司長曾衍德介紹,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安全總體有保障。但也要看到,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糧食需求還將持續增長。專家測算,至少未來30年,糧食需求仍是一個增長的趨勢,抓糧食生產的勁頭只能緊不能松。
為此,《規劃》把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明確要穩定面積、提高單產、提升品質,鞏固提升糧食產能。
《規劃》的重要任務之一,即著眼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
另一項重要任務則是抓緊抓實種子這個農業的芯片。《規劃》圍繞種質資源保護、育種創新攻關、種業基地建設、種業企業培育、強化市場監管等方面,全面實施種業振興行動,牢牢掌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為了保障其他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規劃》提出,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將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防止生產大起大落。實施牛羊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草食畜牧業。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優化乳制品產品結構。穩步發展家禽業。建設現代化飼草產業體系,推進飼草料專業化生產。
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
《規劃》提出,實施農村消費促進行動。具體包括: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村家電更新行動、實施家具家裝下鄉補貼和新一輪汽車下鄉,促進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完善縣城和中心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向農村拓展,提升農村居民消費意愿。
近兩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國開展。
“這是一個增量市場。”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表示,當前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關鍵時期,往三四五線市場下沉、助力農村消費升級,這一步非常重要。
很多業內人士特別是車企也看好這一市場。一個樂觀估計是,未來幾年,如果能滿足農村居民的機動化出行需求,預計將會成功撬動一個5000億元規模的超級汽車市場。其中小型經濟型電動車將成為農村市場主要新增產品,或將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形成千萬輛級規模,成為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重點完善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數字賦能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規劃》重點在加強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推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三個方面作出安排。
《規劃》提出,實施數字鄉村建設工程。加快農村光纖寬帶、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下一代互聯網發展,支持農村及偏遠地區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動遙感衛星數據在農業農村領域中的應用。推動農業生產加工和農村地區水利、公路、電力、物流、環保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曾衍德表示,當前,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加速孕育形成,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斷涌現出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十四五”時期,推進農業農村數字化發展,重點是完善農村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技術推廣應用,讓廣大農民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在數字鄉村行動中,運營商是鄉村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者。中國電信近日宣布投入2億人民幣成立天翼鄉村科技公司。
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
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村經濟司司長吳曉表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
《規劃》明確,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體系,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相關政策,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年度指標分配同吸納農村轉移人口落戶數量和提供保障性住房規模掛鉤機制,促進農業轉移人口有序有效融入城市。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建立農村產權流轉市場體系,健全農戶“三權”市場化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規劃》還提到,穩步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豐富集體所有權、農戶承包權、土地經營權的有效實現形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完善農村土地承包信息數據庫和應用平臺,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與承包合同管理的信息共享機制。探索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網簽制度,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