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法:對種子制假售假和套牌等侵權行為依法嚴懲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2-03-05





      2022年3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涉種子刑事審判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法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種子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行為,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


      最高法介紹,種子制假售假和套牌侵權等違法犯罪,嚴重擾亂種業市場秩序,妨害種業健康發展,危害國家種源安全。《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充分發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堅持依法從嚴懲處的基本要求。依法加大對制假售假、套牌侵權和破壞種質資源等涉種子犯罪的懲處力度,重拳出擊,形成震懾,有效維護種子生產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凈化種業市場,維護國家種源安全,為種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刑事司法保障。


      《意見》對涉種子相關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作出明確規定:


      一是準確適用法律,依法嚴懲種子制假售假犯罪。對生產、銷售偽劣種子,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定罪處罰。對生產、銷售偽劣種子,因無法認定使生產遭受較大損失等原因,不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種子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二是立足現有罪名,依法嚴懲種子套牌侵權相關犯罪。審理案件時要把握種子套牌侵權行為經常伴隨假冒注冊商標、侵犯商業秘密等其他犯罪行為的特點,立足刑法現有規定,通過依法適用與種子套牌侵權密切相關的假冒注冊商標罪、侵犯商業秘密罪等罪名,實現對種子套牌侵權行為的依法懲處。同時,應當將種子套牌侵權行為作為從重處罰情節,加大對此類犯罪的懲處力度。


      三是保護種質資源,依法嚴懲破壞種質資源犯罪。非法采集或者采伐天然種質資源,符合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條規定的,以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罪定罪處罰。在種質資源庫、種質資源保護區或者種質資源保護地實施上述行為的,應當從重處罰。


      四是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確保裁判效果。實施涉種子犯罪,具有針對稻、小麥、玉米、棉花、大豆等主要農作物種子實施,曾因涉種子犯罪受過刑事處罰,二年內曾因涉種子違法行為受過行政處罰等情形之一的,應當酌情從重處罰。對受雇傭或者受委托參與種子生產、繁殖的,要綜合考慮社會危害程度、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認罪悔罪表現等情節,準確適用刑罰。


      五是依法解決鑒定難問題,準確認定偽劣種子。對是否屬于假的、失去使用效能的或者不合格的種子,或者使生產遭受的損失難以確定的,可以依據具有法定資質的種子質量檢驗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檢驗報告,農業農村、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出具的書面意見,農業農村主管部門所屬的種子管理機構組織出具的田間現場鑒定書等,結合其他證據作出認定。


      《意見》要求,各級人民法院要堅持多措并舉,健全完善相關工作機制。要加強與行政主管部門、公安機關、檢察機關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建立健全涉種子行刑銜接長效工作機制,同時要延伸審判職能,及時梳理問題、通報情況,必要時發送司法建議,積極參與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共同推動種業健康發展。


      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