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提出,通過5-8年時間,電力裝備供給結構顯著改善,保障電網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及示范應用不斷加快,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基本滿足適應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規模接入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能力累計超過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備滿足12億千瓦以上裝機需求,核電裝備滿足7000萬千瓦裝機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關于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工信部聯重裝〔2022〕10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財政、商務、國資、市場監管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有關中央企業:
現將《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
財政部
商務部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2022年8月24日
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高端智能綠色發展為方向,以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為驅動,以應用創新及示范推廣為抓手,加快構建支撐能源清潔生產和能源綠色消費的裝備供給體系,推動電力裝備高質量發展,助力碳達峰目標順利實現。
通過5-8年時間,電力裝備供給結構顯著改善,保障電網輸配效率明顯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及示范應用不斷加快,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基本滿足適應非化石能源高比例、大規模接入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能力累計超過2億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備供給能力不斷提高,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備滿足12億千瓦以上裝機需求,核電裝備滿足7000萬千瓦裝機需求。
二、重點任務
(一)裝備體系綠色升級行動
1、加速發展清潔低碳發電裝備。推進煤電裝備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加快推進燃氣輪機研究開發。推進水電機組寬負荷改造,加快可變速抽水蓄能及海上抽水蓄能裝備研制應用及高水頭沖擊式水電機組關鍵技術研究。進一步加快三代核電的批量化,加速四代核電裝備研發應用。推進風光儲一體化裝備發展,推動構網型新能源發電裝備研究開發。加快生物質能裝備以及海洋能、地熱能等開發利用裝備的研制和應用。著力攻克可再生能源制氫等技術裝備。
2、提升輸變電裝備消納保障能力。面向電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雙高”特性,以及夏、冬季雙負荷高峰的需求特點,加快發展特高壓輸變電、柔性直流輸電裝備。瞄準安全靈活、綠色低碳的輸電網技術裝備,持續開展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開斷容量的發電機斷路器及高電壓等級真空開關設備的研制,加快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天然酯(植物)絕緣油變壓器等研發突破。
3、加快推進配電裝備升級換代。發展滿足新型電力系統“雙高”“雙隨機”(分布式新能源的隨機性和可調負載的隨機性)特性的保護與控制配電技術裝備。依托智能配電網、主動配電網建設,加快電網之間柔性可控互聯,積極發展以消納新能源為主的智能微電網,加速突破綜合能源管理和利用、多電源優化互動等技術裝備。
4、提高用電設備能效匹配水平。發展高功率密度永磁電機、同步磁阻電機、智能電機、超高效異步電機等產品。加強高效節能變壓器研制及推廣應用。加快推廣應用高能效電鍋爐、電窯爐等裝備,拓展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電能替代。加快用能系統能效提升,開展重點用電設備系統匹配性節能改造和運行控制優化。推動完善廢舊電機回收利用體系,鼓勵企業開展電機再制造,促進再制造電機產品應用。
(二)電力裝備技術創新提升行動
堅持創新驅動,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完善產業創新體系和產業發展生態,推動產業集群發展,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在電力裝備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建設一批創新平臺,培育一批產業集群。
6。加強創新平臺建設。夯實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聚焦優先發展的成套裝備、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關鍵共性技術等,以共性技術研發和公共服務為主,鼓勵行業龍頭企業牽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行業上下游企業共建創新平臺,推進各類科技力量資源共享和優化配置。
(三)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發展行動
8。深化“5G+工業互聯網”應用。研究工業互聯網與電力裝備融合應用參考指南,深化“5G+工業互聯網”在電力裝備制造、運行、維護等環節的應用。推動建設電力裝備工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打造5G全連接工廠標桿。
10。加速服務型制造轉型。加快電力裝備網絡化服務化發展,在風電、水電等領域推廣遠程運維服務,在核電領域推進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在低壓電器、高效電機制造領域建設共享制造工廠。鼓勵發展供應鏈服務企業,支持制造企業延伸價值鏈,提供設計服務或綜合能源解決方案。
以市場為主體,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完善產業技術服務體系,引導產業規范發展。
12。推動綠色低碳裝備檢測認證。組織制修訂電力裝備重點領域碳排放核算方法,推動建立覆蓋全面、算法科學的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完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與標識體系,探索建立電力裝備碳達峰碳中和認證制度。
加強政策引導和支持,推進應用創新和推廣,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在電力裝備領域建設3-5家試驗驗證平臺,開展典型場景應用試點,培育形成一批優質品牌。
14。開展試驗驗證及試點應用。圍繞綠源、智網、降荷、新儲等新型電力裝備,建設滿足工程應用實況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試驗驗證平臺。發揮重大工程牽引帶動作用,鼓勵具備基礎和條件的地區,積極推進電力裝備重點領域技術和產品推廣應用。
15。培育推廣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培育風電+、光伏+等多種應用新模式新業態,加快多層級多時間尺度多能互補協同優化。
(六)電力裝備對外合作行動
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高水平走出去,加強國際產業合作,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16。推動電力裝備走出去。緊緊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入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鼓勵優勢電力裝備企業以多種方式加快走出去。引導企業取得國際認可的服務資質,帶動技術、裝備、標準和服務走出去。支持行業組織搭建走出去信息綜合服務平臺,提供法律、咨詢、風險評估等服務。
三、保障措施
充分發揮國家重大技術裝備辦公室作用,堅持系統觀念,建立覆蓋研發、制造、應用及服務等的部門協同工作機制。強化央地聯動,指導地方行業主管部門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措施。發揮行業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助力創新發展、推廣應用等方面的政策落實,加強行業自律,強化安全生產。依托高端智庫、研究機構等開展深入研究,提供重要決策支撐。
落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金融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前提下,為符合條件的電力裝備企業提供信貸支持等金融服務。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作用,引導社會資本等支持電力裝備發展。
支持具備條件的高等院校聯合企業、科研院所等培育高端研發、技能及管理人才。引導專業服務機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一批高端復合型人才。優化人才引進機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勵制度,鼓勵企業積極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強化輿論導向,加強典型項目、典型經驗宣傳報道,在全社會營造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的良好氛圍。鼓勵地方政府、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聯合舉辦電力裝備展會論壇,發揮世界清潔能源裝備大會作用,搭建國際交流展示合作平臺。發揮權威優勢媒體平臺導向作用,靈活運用多種形式,強化電力裝備質量品牌宣傳。
轉自:工信部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