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區域性股權市場注入活力,證監會聯合工信部推出新舉措。
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是提升產業鏈競爭力和供應鏈穩定性的基礎力量,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在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戰略部署。
據證監會網站11月18日消息,為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提高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下稱“專板”)建設質量,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證監會、工信部聯合印發了《關于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
據悉,專板建設目標是為了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通過整合各方資源,逐步建立起符合場外市場特點和優質中小企業需求的三大體系,促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功能作用發揮,提升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能力。
“建設專板有助于進一步明確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方向,導入優質企業,同時整合各種政策資源和金融資源,形成對企業的服務、培育、規范體系。”證監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下一步,證監會將會同工信部、相關部委推動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生態體系,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之間有機聯系,健全市場制度規則,推動專板規范運行,切實發揮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功能作用。
提出分層管理體系
記者獲悉,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區域性股權市場可在原有基礎上設立“專精特新”專板。據悉,設立專板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應安全規范運營,業務、風控等管理制度健全。
服務對象方面,應優先引導具備專精特新屬性的中小企業。區域性股權市場應簡化企業進入專板的流程和手續,不需要中介機構推薦,不按掛牌、展示分類,統稱為培育企業。
符合專板準入條件的企業可自行提交或由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提交優質中小企業申報或認定材料申請進入專板,也可由投資該企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提供貸款或服務的銀行、券商、會計所、律所等機構提交相關申請材料。
在取消分類掛牌后,監管將以企業質地對專板公司進行分層管理。
據了解,區域性股權市場應對專板企業建立分層管理體系(孵化層、規范層、培育層),并為各層企業提供與其特點和需求相適應的基礎服務和綜合金融服務。同時,將根據企業發展情況每年調整其所在層次,及時清退不符合準入條件或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企業。
具體來看,孵化層是指尚未達到規范層或培育層標準的專板企業。規范層包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以及獲得過B輪以上私募股權融資的專板企業。
而進入培育層的標準相對較高,包括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擬上市后備企業、主營業務明確,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營業收入、凈利潤等財務指標達到交易所或新三板創新層相應指標50%以上,且具備上市潛力或具有明確上市規劃的企業。鼓勵已進入上市輔導期的企業和擬申請IPO的股轉系統摘牌企業進入培育層。
建立公開數據庫平臺
從登記托管要求來看,進入專板的企業應按照證監會統一登記托管要求(另行制定)進行登記托管。
企業進入專板后60個工作日內經確權的股份(股權)數量占比應達到75%以上,培育層企業應達到80%以上;未確權部分應設托管賬戶專門管理,并明確有關責任的承擔主體。進入專板后的股權變動記錄要清晰完整,有據可查。
信息披露方面,區域性股權市場應根據“非必要不披露”原則建立差異化的信息披露制度和定向信息披露系統。未進行過股權或債權融資的企業可自愿選擇披露的內容和范圍,進行過股權或債權融資的企業應根據外部投資人要求或有關監管要求定期定向披露信息。
記者還了解到,區域性股權市場要建立涵蓋企業基本信息、已披露信息、通過服務和調研走訪積累的信息等多維度信息的企業數據庫。
對于上述數據庫,證監會表示,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企業權益的前提下,加強信息共享和應用,結合地方政務信息及從其他第三方獲取的信息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信用評價等。企業相關信息應根據企業授權或監管部門有關規定對外提供或使用,且信息及使用情況應進行區塊鏈存證。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企業信息,全部通過區塊鏈地方業務鏈跟監管鏈進行對接,把所有的底層數據全部上傳到中央監管大數據倉庫(央庫)。
上述人士表示,底層數據進入央庫后,數據的可靠性和及時性會大大增加,后續證監會打算把央庫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相關數據按照相關細則建立一個數據終端,現在已經進入測試階段。
增強專板企業獲得感
與此同時,企業進入“專精特新”專板后,也會享受到監管層所提供的一系列高水平服務。
一是基礎服務體系,針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財務、法律、社保等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企業提供管理支持、管理咨詢、培訓交流、政策對接等一站式服務,并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推出支持企業發展的舉措和服務產品。
二是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綜合運用股權、債券、信貸以及地方金融工具,設計形成差異化的金融產品體系,組織開展融資對接活動,為企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促進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融資對接。
三是上市規范培育體系,區域性股權市場應當進一步加強與當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協同配合和交流互通,向中小企業提供優質專業服務,從產融兩方面共同做好專板企業上市培育工作。
監管層還提出了一些鼓勵區域股權市場進行創新試點嘗試的例子:
區域性股權市場在基礎服務、融資服務、投后服務、財務顧問、創業債權、優先股(權)等某一領域有深入探索并取得一定經驗的,可申請單項業務試點;在做好風險隔離的前提下,依法成立1家控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
與此同時,監管指出,應進一步完善市場生態,推動證券公司參與服務專板企業,區域性股權市場要建立完善專板自律管理規則。
組織保障方面,推動地方政府惠企政策資源能夠通過區塊鏈市場落地實施,各省級金融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證監局要加強組織協調和工作協同,有力推進專板建設工作,有效服務優質中小企業,建立企業上市快速協調機制。
優化資本市場銜接功能
以登陸資本市場目標為導向,記者注意到,“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有望與資本市場更好地銜接。
根據《指導意見》,監管鼓勵交易所、股轉系統依托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屬地服務基地、培訓基地和上市推廣基地,為上市(掛牌)企業提供屬地化服務,組織開展詢價、路演及上市(掛牌)儀式等;加強培訓資源合作共享,對擬上市企業開展規范治理、信息披露等相關培訓。鼓勵交易所、股轉公司與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人員互相掛職機制。
《指導意見》還顯示,股轉系統要同區域性股權市場建立針對專板培育層企業的合作銜接機制,支持股轉系統對符合條件的專板培育層企業建立掛牌綠色通道。
首先,對于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且監管機制較為完備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探索開展“公示審查”白名單制度,將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白名單,公示股轉系統掛牌申請材料和企業在專板期間積累的數據和信披材料,公示無異議即通過審核。
其次,專板培育層企業在股轉系統基礎層掛牌后,轉入創新層或申請掛牌同時進入創新層的,探索在專板培育層發生的外部投資者對企業股權和可轉債投資額計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規定的累計融資金額內。
與此同時,監管支持股轉系統與區域性股權市場通過監管鏈建立信披通、監管通、技術通、賬戶通的對接機制。區域性股權市場參照股轉系統基礎層監管要求,加強對股轉系統擬掛牌企業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持續規范。
對于專板企業依法合規實施并在區域性股權市場進行登記托管的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交易所、股轉系統也應當認可,在符合相關上市審核規則或指引以及交易所結算業務相關規則下,在IPO(掛牌)過程中不必進行清理。
在數據信息聯通方面,交易所、股轉系統可以通過證監會監管鏈調用專板企業數據、登記托管信息、股權變動信息及專板企業相關的地方政務信息,將其作為發行審核參考,證券公司也可以根據企業授權調用上述信息。
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