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著眼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全國林草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黨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以助力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為己任,以促進百姓生活富裕為擔當,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和大食物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不斷增強林草生態資源服務生態振興保障能力,穩步提升林草生態產品服務產業振興供給能力,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鄉村發展新格局。
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林草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國家林草局研究制定了《林草推進鄉村振興十條意見》,以在全局上謀勢,在關鍵處落子,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其中,第一條至第六條主要圍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涉林草相關內容研究提出,第七條至第十條主要結合國家林草局的主要職能和重點工作謀劃提出。
第一條 培育健康穩定的鄉村林草生態系統
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的造林種草綠化空間范圍內,依法依規開展國土綠化,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推進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編制實施《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宜林荒山荒地荒灘、荒廢和受損山體、退化林地草原為重點,大力開展鄉村造林綠化和草原生態修復。科學推進三北工程建設、荒漠化石漠化綜合防治、天然林系統修復以及濕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加強退耕還林還草鞏固成果提質增效,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實現保護生態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環。科學規范開展國家儲備林建設。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帶動提升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實行國土綠化落地上圖入庫管理,開展質量成效監測評價,實現全過程動態監管。出臺《農田防護林建設技術規范》,指導各地科學推進農田防護林建設,提升綜合防護效益。
這一條主要包括推進鄉村國土綠化、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國家儲備林建設、森林碳匯等內容。
良好生態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因地因時制宜、分區分類施策,培育健康穩定的鄉村林草生態系統,既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綠水青山的生態需要,也可以為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提供良好的生態資源基礎。
第二條 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堅持“保護、增綠、提質、增效”并重,優先采用鄉土樹種草種,科學培育鄉土珍貴樹種,大力實施農村“四旁”綠化、庭院綠化以及公共環境綠化,“十四五”期間完成“四旁”植樹15億株,村莊綠化覆蓋率穩定在32%左右。推進修復村莊周邊缺株斷帶、林相殘破的生態廊道,強化農牧交錯區防風固沙林建設,加強中幼林撫育、退化林和退化草原修復。鞏固提升國家森林鄉村建設水平,統籌推進國有林區、國有林場居住點綠化美化,建設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鄉村和綠美鄉村。加強鄉村綠化撫育管護、補植補造,完善綠化后期養護管護制度,鞏固綠化成果。推進鄉村小微濕地保護,開展鄉村小溪流、小池塘等小微濕地修復。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對古樹名木實行掛牌保護,及時搶救復壯。
這一條主要包括開展鄉村綠化美化、生態廊道建設、森林鄉村建設等內容。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質生態產品和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重要舉措,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更是留住鄉愁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是億萬農民美好生活的物質載體和精神歸屬。實踐表明,沒有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就不可持續。
第三條 構建多元化林草特色產業體系
組織實施油茶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開展油茶產業發展示范獎補,推動油茶擴面、提質、增產,統籌發展核桃、油橄欖等木本油料,提升油茶等木本油料供給能力。在保障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前提下,優化經濟林生產布局,推動全國經濟林向以優質高值為特征的現代化發展方向轉型。緊密結合市場需求,積極探索林果、林藥、林菌、林苗、林花等林下種植業多種森林復合經營模式,加快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養殖業結構調整,推進林下經濟的規模化、集約化發展。科學合理利用沙區獨特資源,適度有序發展特色林草沙產業。培育發展生態旅游新業態新產品,積極發展森林步道、森林人家。繼續開展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認定,舉辦林草展會,幫助脫貧地區擴大林產品銷售渠道及品牌影響力。
這一條主要包括積極支持鄉村及脫貧地區發展油茶等木本油料產業、林下種植、林草沙特色產業、生態旅游,繼續開展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認定,舉辦林草展會,幫助脫貧地區擴大林產品銷售渠道及品牌影響力等內容。
林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舉措,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偉大成就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的關鍵路徑。
第四條 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
切實履行鞏固拓展生態脫貧責任,保持生態補償、國土綠化、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生態產業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繼續推進生態扶貧政策向穩定政策轉變。開展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回頭看”,督導相關任務落實。調整優化生態護林員政策,保持生態護林員規模總體穩定,將生態護林員統籌納入林草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開展生態護林員日常管理和考核監督。支持在重點林業草原工程配套的基礎設施領域廣泛采取以工代賑方式,指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因地制宜發展林草特色產業。支持各地結合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勞動力參與造林綠化。鞏固完善脫貧人口參加的造林(種草)專業合作社(隊)模式,拓寬百姓就業增收渠道。支持各類自然保護地在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嚴格保護的基礎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開展生態管護,吸納本地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
這一條主要包括開展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回頭看”、加強生態護林員管理、在林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等內容。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林草局充分發揮林草行業資源優勢,大力推進生態補償扶貧、國土綠化扶貧、生態產業扶貧,在一個戰場同時打好脫貧攻堅和生態保護兩場戰役,全面完成了生態扶貧各項目標任務,助力2000多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助推國家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當前,繼續鞏固拓展生態脫貧成果,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尤為重要。
第五條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貫徹落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出臺集體林權流轉管理辦法,不斷增強集體林區發展活力。持續推進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進一步探索改革的有效路徑和成功模式,宣傳推廣好經驗好做法。鼓勵國有林場參與集體林業改革發展,大力推廣國家儲備林經營機制模式,帶動“企業+農戶”聯合經營,提高集體林經營效益。服務集體林業規模經營主體,完善林權融資配套制度,推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進山入林。允許農民有計劃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改進林木采伐管理,優化調整公益林保護范圍。落實完善草原承包經營制度,促進草原可持續利用。
這一條主要包括持續推進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鼓勵國有林場參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允許農民有計劃開展森林可持續經營等內容。
集體林是廣大農民的重要生產資料,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林產品基地,對保障國家木材糧油安全、應對氣候變化、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國家林草局將繼續著力完善集體林權制度和政策體系,不斷增強集體林區發展活力,更好實現生態美百姓富有機統一。
第六條 做好定點幫扶工作
按照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的原則,持續做好對廣西龍勝、羅城縣和貴州獨山、荔波縣以及西藏察隅縣等定點幫扶工作,不斷調整優化相關幫扶舉措。督促定點幫扶縣運行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幫助落實過渡期各項幫扶政策措施。修訂《林業草原生態幫扶專項基金管理辦法》,組織對口幫扶單位實施年度產業幫扶項目,想方設法激活停工停產擱置的幫扶項目,扶持定點幫扶縣發展壯大林草特色產業,打造鄉村振興的產業示范。深化黨建幫扶,助力定點幫扶縣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積極開展消費幫扶,購買和幫助銷售定點幫扶縣及其他脫貧地區特色林農產品。繼續實施科技幫扶,組織林草科技服務團開展林草產業實用技術指導,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這一條主要包括做好定點幫扶縣的政策幫扶、消費幫扶、科技幫扶等內容。
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幫扶脫貧與防返貧監測,堅決完成中央定點幫扶任務,各職能部門、科研單位多次到村指導工作,自2015年起先后選派四任駐村第一書記來到紫林山村,充分發揮林草行業優勢,接續奮斗,把幫扶地區資源優勢、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解決當地就業、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高質量發展。
第七條 提升防災減災治理能力
認真落實《關于全面加強新形勢下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意見》,推進防滅火一體化運行機制和鄉村防火專業隊伍建設;進一步規范農事用火和計劃燒除審批管理,調控林下可燃物載量;著力加強防火阻隔系統、以水滅火等防火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森林草原火災防控能力。持續推進鄉村美國白蛾、松材線蟲、互花米草、加拿大一枝黃花等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聯合公安、海關等部門開展“護松2023”涉松材線蟲病疫木違法犯罪行為專項打擊行動,開展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綜合試點,支持將鄉村松材線蟲病發生嚴重林分納入退化林修復。健全林草有害生物、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林草外來入侵物種監測預警網絡,推進國家級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能力建設,強化鄉村災害信息報送和應急指導服務工作,防范人獸共患病等野生動物疫病傳播。積極做好沙塵暴災害應急處置工作。廣泛開展防災減災宣傳,在鄉村普及林草行業防災減災知識。
這一條主要包括提升鄉村森林草原防滅火能力、規范農事用火和計劃燒除審批管理、健全鄉村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機制、加強鄉村防災減災宣傳等內容。
國家林草系統管理的林地、草原、濕地等占全國陸地面積的70%以上,林草行業災害具有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的特點。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提升防災減災治理能力,多舉措為全面提升林草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
第八條 加強科技支撐和人才幫扶
支持對脫貧人口增收和防災減災有重要作用的“油茶采收機械”“森林雷擊火防控”等局揭榜掛帥項目和“油茶等主要經濟林新品種創制與精準栽培”“林下經濟資源高效栽培關鍵技術研究”等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建立健全引導林草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長效機制,持續開展國家林草鄉土專家和最美科技推廣員遴選認定工作,充分調動基層參與林草科技推廣轉化的積極性,推動破解林草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難題,助力鄉村振興林草工作創新驅動發展。繼續引導高校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到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貢獻力量,緩解基層林草人才緊缺情況。依托國家林草科技大講堂等線上線下培訓方式,面向鄉村振興一線人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基層技術人員和林農能力素質。繼續做好掛職干部的選派工作。
這一條主要包括支持對脫貧人口增收和防災減災有重要作用的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繼續開展國家林草鄉土專家和最美科技推廣員遴選認定、面向鄉村振興一線人員開展實用技能培訓等內容。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國家林草局圍繞科技支撐林草中心工作任務,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和科研團隊建設,加強人才體系建設,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組織國家林草科技服務團,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為基層林草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
第九條 推動鄉村兩級林長制有序運行
堅持以林長制為統領,按照全域覆蓋、網格管理、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原則,不斷完善林草資源綜合監管模式,依法嚴格保護林地、草地和濕地,堅決守住生態安全邊界。將林長制改革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相結合,健全完善鄉、村兩級林長制的組織、責任、制度及考核體系,確保林長制高效順暢運行。深化部門協作機制,壓緊壓實鄉村生態保護責任,協同解決鄉村林草發展重點難點問題。深化“林長+重點工作”舉措,豐富鄉村治理方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支持各地探索社會參與模式,鼓勵和支持更多群眾和社會力量參與林草資源保護管理。
這一條主要包括健全完善鄉、村兩級林長制的組織、責任及考核體系,深化“林長+重點工作”舉措,豐富鄉村治理方式,提升鄉村治理效能等內容。
全面推行林長制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生態文明領域的重大制度創新,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國家林草局將繼續用好林長制這一黨中央交給林草系統的“利劍”,充分發揮林長制引領作用,推動林草重點工作提質量、上水平,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林草新貢獻。
第十條 優化鄉村振興林草資金政策保障
加強林草鄉村振興制度頂層設計,同現有規劃相銜接,做好整體謀劃和系統安排,分階段扎實穩步推進。推動構建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抓好鄉村振興林草重點領域的資金和任務落實。通過“雙重”工程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及支撐體系等專項,統籌支持鄉村林草生態建設。充分利用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重點支持欠發達國有林場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和改善必要基礎設施,鼓勵地方實施一批林業產業重點項目,帶動周邊鄉村產業發展。創新投融資機制,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參與林草鄉村振興,提升保險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民和經營主體發展林草產業的積極性。
這一條主要包括加強林草鄉村振興制度頂層設計,推動構建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機制,切實抓好鄉村振興林草重點領域的資金和任務落實。
國家林草局高度重視加強和規范林業草原各類資金使用管理,不斷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促進林業草原高質量發展。(吳兆喆 劉露霏)
轉自:中國綠色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