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部署了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養老服務形態、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三方協同機制、強化有力有效的養老服務要素保障等方面工作。其中,“大力發展養老金融”“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等內容,將推動養老服務擴容提質,進一步激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活力,更好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
意見明確,到2029年,養老服務網絡基本建成,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增強,擴容提質增效取得明顯進展,基本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到2035年,養老服務網絡更加健全,服務供給與需求更加協調適配,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成熟定型。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迫切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務。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占總人口比重達到21.1%。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
“當前,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美好晚年生活期盼與養老服務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更為明顯,將給我國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帶來越來越多的挑戰,需要積極穩妥應對。”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意見明確,加快健全覆蓋城鄉的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部署了建設縣級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加強鄉鎮(街道)區域養老服務能力建設、完善村(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站點等具體內容。
業內專家指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要以此帶動、撬動養老服務事業產業實現高質量協同發展。
在構建養老服務事業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方面,意見明確,“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按市場化原則積極參與養老服務”“鼓勵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盤活閑置資產開展養老服務”“鼓勵外商投資國內養老服務產業并享受國民待遇”“推動旅居養老目的地建設”等內容。
養老服務產業是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朝陽產業。業內專家表示,通過進一步激發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活力,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將有效激發養老服務消費活力,不斷拓展養老服務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為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更加積極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意見提出大力發展養老金融。
“我國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及養老產業發展中的融資需求較大,但受養老產業中企業抵質押物不足,金融服務模式創新不足等影響,融資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發展養老金融支持養老服務及相關產業的政策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有助于豐富養老服務領域的資金供給。
“意見還明確加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對養老服務小微企業貸款擔保支持力度,有助于發揮擔保機構和銀行的優勢,通過雙方合作緩解養老產業中小微企業抵質押物不足、融資難的問題。同時,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讓資金更好地流入養老服務領域,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婁飛鵬說。
技術創新是推動養老事業、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當前,智慧養老系統、養老服務機器人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的前沿技術正逐步運用到養老服務中,為行業注入新的活力。為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意見提出,“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研究設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科技重大項目,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深化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推廣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產品”等具體部署。
“通過對智能技術的廣泛、深度引入,養老產業的現有服務、產品、業態將進一步優化,同時帶來更深刻的變革。”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李佳說。(記者 陳涵旸)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