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智能制造落地生根--《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解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02





      智能制造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攻方向,是新時代新征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性、引領性任務。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智能制造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焦點之一。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這為智能制造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2024版《指南》”),為下一階段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提供指引,旨在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標準化水平,引領制造業加快智能化升級,助推新型工業化建設。


      智能制造:制造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


      智能制造是制造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路徑。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正加速成為重塑全球制造業產業結構、改變產業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加快智能制造發展不僅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更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專家咨詢組和總體組不斷加強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頂層架構,針對不同時期智能制造發展重點問題和標準化需求,迭代發布3版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動15個細分行業開展標準體系建設,牽頭制定50項國際標準,發布472項國家標準、47項行業標準,遴選了135個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項目,引領建設了一批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規范壯大了一批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有效支撐了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融合創新活躍,智能制造發展已進入系統深入推進的新階段。我國智能制造在技術創新、標準制定、應用推廣等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尚不完善,部分關鍵技術標準缺失;智能制造應用水平參差不齊,企業對智能制造標準的認知和應用能力不足等。這些問題制約了我國智能制造的進一步發展,亟須通過完善標準體系加以解決。


      三大創新亮點,構建適應新型工業化的標準體系


      2024版《指南》在繼承基礎共性、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的標準體系架構前提下,堅持方向性、體系性和創新性,系統規劃了體系框架和重點方向,為我國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支撐。2024版《指南》結合新發展趨勢進行了創新提升,總體呈現三大發展亮點。


      (一)全面性和前瞻性:為智能制造發展繪制藍圖


      2024版《指南》明確了新階段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總體要求,優化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重點方向,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意義。便于相關主管部門統籌推進標準體系、標準研制、標準應用和國際合作等工作,有助于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總體組更科學、高效地組織標準制修訂、標準攻關。


      在全面性方面,2024版《指南》涵蓋了智能制造的各個環節,包括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和行業應用標準。基礎共性標準方向新提出了場景、解決方案等標準分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應用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加強標準供給。關鍵技術標準方向進一步加強制造業裝備互聯、工業軟件、智能工廠業務優化等標準布局,強化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推動產銷一體化運營、網絡協同制造等新模式標準制定,加快智慧供應鏈標準建設。行業應用標準方向重點增強對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的指導意義,增加化工、汽車、輕工等細分領域,提出與產業發展需求相適配的標準化方向,確保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協調一致。


      在前瞻性方面,2024版《指南》緊密圍繞智能制造發展的新趨勢、新技術,提前布局,為未來智能制造的發展預留空間。例如,針對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2024版《指南》提前做好標準化布局,推動這些技術與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等工廠核心要素的融合創新,為我國智能制造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注重場景應用和標準群建設:推動智能制造落地生根


      2024版《指南》修訂充分研究了技術發展趨勢和產業發展需求,以提升智能制造應用水平和供給水平為目標,探索標準研制新方法,固化智能工廠培育、系統解決方案攻關和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等成功經驗和創新成果,形成面向典型場景標準群,充分實現先進技術標準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


      智能制造的應用場景豐富多樣,涵蓋了從生產制造到產品服務的全生命周期。2024版《指南》圍繞智能制造典型場景建設參考指引構建標準,將智能制造標準與實際應用場景緊密結合,為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明確的路徑和方法。此外,2024版《指南》還注重標準群的建設,通過整合相關標準,形成系統化的標準體系,為企業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例如,在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方面,制定了系統解決方案規劃、實施、評估等標準,幫助企業構建完整的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提升企業的智能化水平。


      (三)強化技術與產業融合創新:激發智能制造發展活力


      基于前期在數字孿生、知識圖譜、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積累的標準優勢,2024版《指南》進一步統籌推進國內外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提前做好人工智能、數字孿生、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應用標準化布局,強化新興技術與智能裝備、工業軟件等工廠核心要素融合創新,推動人形機器人、智能檢測裝備等新興產業加速發展,加快形成高效能的先進生產力。


      智能制造的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又需要通過標準化來實現產業化應用。2024版《指南》通過強化技術與產業融合創新,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為智能制造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可以實現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控制、質量檢測的自動化和精準化、設備故障的預測性維護等,提升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2024版《指南》制定了人工智能在制造業應用的標準,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加速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


      同時,2024版《指南》還注重新興產業的發展,通過標準化手段推動新興產業的加速崛起。例如,檢測裝備作為智能制造領域的關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24版《指南》制定了主要包括智能檢測與裝配裝備的組成要素、參數配置、功能和性能要求等通用技術標準;數據接口、適配要求、集成規范等接口與通信標準,為我國檢測裝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標準化支撐。


      五大保障措施,確保智能制造標準化目標如期實現


      2024版《指南》指出,到2026年,構建適應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制修訂100項以上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加快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應用標準化工具凝練智能工廠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智能制造標準應用等成功經驗和創新成果,引導更多企業應用標準指導實踐、構建企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涉及多個部門、多個領域,需要加強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化協調推進組、專家咨詢組和總體組的作用,加強智能工廠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揭榜掛帥、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等“三位一體”工作協同,充分釋放標準支撐引領作用。


      加強統籌協調的關鍵在于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和協同工作機制。通過定期召開協調會議、建立信息共享平臺等方式,加強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及時解決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充分發揮專家咨詢組的作用,為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提供專業意見和建議,確保標準體系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二)加快標準研制:提升標準供給能力,滿足產業發展需求


      標準是智能制造發展的基石,加快標準研制是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充分利用多部門協調、多標準化技術組織協作等機制,統籌產學研用各方力量,探索標準攻關新方法,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基于實踐提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項目,加強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標準預研和試驗驗證能力,加快早期重點標準修訂,減少標準交叉重復,提升標準有效供給。


      加快標準研制需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是智能制造的實踐者和受益者,對智能制造標準的需求最為迫切。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標準研制,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標準化水平,還可以為標準體系的完善提供實踐經驗和數據支持。同時,加強產學研用合作,整合各方資源,形成強大的標準研制力量,提升我國智能制造標準的供給能力。


      (三)加強標準應用:推動標準落地生根,提升企業智能化水平


      標準的生命力在于應用,加強標準應用是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持續開展智能制造標準應用典型案例遴選,培育一批標準實踐行業標桿,加大優秀成果的宣傳推廣力度,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作用,開展面向行業、地方的貫標行動,加強標準的宣貫和培訓,構建面向典型應用場景標準群,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中小企業開展對標行動,提升企業標準應用能力。


      通過標準宣貫會等活動,可以提高企業對智能制造標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引導企業將標準融入到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和服務流程中。同時,鼓勵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第三方機構積極參與標準應用推廣,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加速標準的普及和應用。


      (四)實施動態更新:保障標準與時俱進,確保先進適用性


      智能制造是一個快速發展的領域,新技術、新工藝不斷涌現,標準也需要與時俱進。通過建立標準動態更新機制,挖掘智能制造技術和產業發展標準需求,解決智能制造發展新問題,確保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始終與產業發展需求保持同步。要做好智能制造標準體系規劃建設,適時修訂《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動更多行業開展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研究,鼓勵企業開展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為智能制造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五)加強國際合作:拓展標準全球視野,提升國際影響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強國際合作對于提升我國智能制造標準的國際影響力至關重要。定期舉辦智能制造標準化國際論壇,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技術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組織的國際標準化活動,積極貢獻中國方案。深化中德、中法、金磚、“一帶一路”等多雙邊合作機制,加強智能制造領域的國際標準合作。(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院長 楊旭東)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