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國四條”公布僅兩天,國務院17日又下發其細化文件:《 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下稱“國十條”)。綜合2004年至今的所有房地產調控政策可以看到,此次調控,政府已盡其所能。除了尚未出臺的房產稅,目前能夠動用的一切手段都已經被用到了極限。
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認為,“國十條”的特點是精準打擊,針對住宅市場重點打擊已經出現高房價的區域,而不是對房地產市場的全面打擊,它的核心在于抑制炒房和投機的不合理住房需求,增加住房有效供給。
地方政府:
穩定房價不力將問責
有專家認為,“國十條”的嚴厲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將遏制房價與維護穩定等量齊觀,這是中央對高房價危害性“評級”最嚴重的一次;二是首次將地方政府責任放在了《通知》的醒目位置,要求穩定房價和住房保障工作實行省級人民政府負總責、城市人民政府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工作不力的要追責。
以上政策在國土部出臺的配套政策以及銀行信貸等方面都得到了體現。房價調控已從中央性舉動變成了地方政府責任,比如要求房價上漲過快的地方可以暫停三套房房貸,并且叫停非本地居民房貸等。
有人認為,這次的政策中還有一些缺口未直接規定,如將采取限定購房套數等“臨時性措施”的權力賦予了地方政府。
信息:
加快建設住房信息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國十條”要求住建部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的建設。這意味著,個人跨區域購房行為將得到有效監控。可視為對異地炒房不予貸款的補充,個人跨區域的購房信息將得到有效監管與披露。
金融:
高房價地區三套房停貸
此前金融機構對房貸所作出的最嚴厲規定,就是二套房貸首付40%及利率提高至1.1倍。
“國十條”將90平方米以上的首套房貸首付比例嚴控在30%以上,二套房首付比例更達到50%以上。同時,要求對商品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根據風險狀況,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暫停發放。
針對開發商,對存在土地閑置及炒地行為的,不得發放新開發項目貸款,證監部門暫停批準其上市、再融資和重大資產重組。
土地:
超額供地 探索出讓方式
國土部此前宣布的供地計劃將今年土地供應總量提高到18萬公頃,是前5年平均供地量的3.3倍。其中,保障性以及中小戶型等住房供地比例將達到77%,單中小套型商品房供地計劃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土地出讓總量。而保障房供應量更是超出了國務院要求總量的一倍以上。
另外,此次提出,探索“一次競價”、“雙向競價”等出讓方式,抑制居住用地出讓價格非理性上漲。
稅收:
研究制定調節收益政策
此次“國十條”沒有提新的稅收政策,但要求財政部、稅務總局加快研究制定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和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可以說,除這一稅收政策尚未推出外,目前所能動用的一切手段都已被使用到最大極限。
接下來各主管部門的細則肯定會陸續出臺,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云峰呼吁,即使開征房產稅,也一定要遵循“不都收,分等級”的原則,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 “差異化住房政策”的思路。
◎ 歷年國家調控政策及市場反應
2004年 《關于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嚴格土地管理的緊急通知》,要求二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市場反應:2005年,上海房價出現明顯下降,最大降幅超過20%;除上海之外,全國各地房價繼續大肆上漲。
2005年 先后發布《關于切實穩定住房價格的通知》(老國八條)和《關于做好穩定住房價格工作的意見》(新國八條),對個人購買住房不足2年轉手交易的,銷售時按其取得的售房收入全額征收營業稅。
市場反應:房價繼續上漲。
2006年 《關于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的通知》(國十五條),要求新開工商品房90平方米以下面積占總面積的70%以上。
市場反應:房價繼續上漲,漲幅相對平穩,中小戶型房增加。
2007年 《關于加強商業性房地產信貸管理的補充通知》和《關于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的通知》。
市場反應:當年市場價格暴漲,地王頻現。政策出臺后,2008年,全年房價出現明顯下跌。
2008年 《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若干意見》,松綁二套房貸。
市場反應:其他金融政策全線松綁,2009年樓市復蘇,后大漲。
2009年 《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國四條),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
市場反應:短期內現觀望,二手房成交量下降,2010年春節后市場恢復。
2010年 《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十一條),要求二套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
市場反應:繼續產生高價地王,3月后房價飆升。(劉秀浩整理)
來源:東方早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