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大國際礦商的聯合施壓下,繼日本新日鐵接收巴西淡水河谷2010年二季度鐵礦石合同價格較2009財年上漲90%至110美元后,全球第四大鋼鐵生產商、韓國浦項鋼鐵也表示“初步”同意該漲幅。
“此次國際鐵礦石供應商與日本、韓國鋼鐵制造商鋼廠達成的與現貨掛鉤的短期合約,標志著近三十年歷史的、基于年度合同和冗長談判機制的鐵礦石定價體系的徹底結束。”第一創業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劉冰認為,“長期基準定價機制可能存在某些缺陷,但優勢在于有利于鋼鐵業和原材料供應商之間的長期合作,方便他們制定中期投資決策。而轉向現貨定價機制將引起市場較大波動,從中長期來看,任何一方都不會因此受益。”
“鐵礦石短期定價是有利于賣方的,三大鐵礦石生產商憑資源控制,將對中國客戶獲得更強的定價能力。”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表示。
“4月7日,印度63.5%的粉礦CIF中國天津港的報價已經達到了168~170美元,如果現貨礦的模式價格達到目前印度礦的水平,那么將使鐵礦石漲幅有望達到100%以上,鋼企增加的成本,最終將由消費者承擔,由于鋼材屬于基礎原材料,由此傳導到PPI,勢必加大我國通貨膨脹的壓力。”劉冰指出。
全球鐵礦石市場嚴峻依舊,已呈現賣方壟斷的局面。近日,中鋼協與五礦商會經過緊急磋商,緊急推出了“三條行業性政策”。包括,首先關于鐵礦石進口資質的審定標準規定,2009年從事進口鐵礦石業務總量低于100萬噸的進口商將被取消鐵礦石進口資質。其次,鐵礦石進口嚴格執行一級代理制,保證鐵礦石流向符合產業政策的大中型鋼鐵企業。貿易商不能進行二次貿易,違反自律公約的企業將會被取消資質。另外協會還將建立鐵礦石流向審核制度,對于一些進口劣質礦的合同,海關將不予以進口、備案。
中鋼協秘書長單尚華表示,此次推出三大行業性自律文件,旨在進一步規范鐵礦石進口環節中貿易商的炒礦行為。中鋼協還號召國內鋼廠,在接下來的兩個月內不要從三大礦商那里進口鐵礦石,以抵制他們季度定價和無理漲價的要求。據介紹,目前我國鋼企自存鐵礦石足以保證兩個月正常生產。
“設置‘100萬噸’門檻,這是中鋼協和五礦商會為整頓混亂的鐵礦石市場,邁出的第一步。”徐向春指出,“在現在鐵礦石談判的非常時期的確應該采取一些行政手段來規范國內的鐵礦石進口市場,但是按照其要求2009年礦石進口量高于100萬噸的門檻,國內112家擁有進口資質的進口商當中可能也只有十家左右會失去資質。另外中鋼協也呼吁國內企業抵制三大礦山的礦石壟斷行為,從而為中國的礦石談判增添話語權。不過目前國內鋼鐵行業現狀很可能讓中鋼協的努力打了折扣。”(記者 馬紅雨)
來源:新華網綜合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