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限制過度包裝”國標實施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0-04-08





      2010年4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標志著為滿足“面子消費”、“送禮消費”等畸形消費形態的過度包裝商品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2010年4月1日,由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標志著為滿足“面子消費”、“送禮消費”等畸形消費形態的過度包裝商品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國標規定商品不得“化濃妝”


      對于《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食品和化妝品》國家標準出臺的背景及原因,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目前市場上少數商品過度包裝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從源頭抓起,加強商品過度包裝管理,整治商品過度包裝之風,減少資源的消耗,國家標準委組織專家在廣泛調研和充分參考國外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制定了這項國家標準。針對“過度包裝”的限定,國家標準委在2008年7月完成的《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食品和化妝品要求》的征求意見中,對其作出了如下定義:超出正常的包裝功能需求,其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包裝成本超過必要程度的包裝,就是過度包裝。

      對于產品的過度包裝問題,國家相關部門非常重視,早在2008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舉行《限制商品過度包裝條例(草案)》立法聽證會,該條例(草案)共七章四十四條,包括過度包裝的判定、法律責任等,要求商品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55%;除初始包裝外,商品包裝層數不得多于3層。除初始包裝成本外,商品包裝成本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15%。相關質檢部門可對違規行為處以5萬元以下的罰款。

      “國標”規定了限制商品過度包裝——食品和化妝品部分的基本要求、限量要求和限量指標計算方法,對食品和化妝品銷售包裝的空隙率、層數和成本等三個指標做出了強制性規定,分別是包裝層數3層以下、包裝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裝之外的所有包裝成本總和不得超過商品銷售價格的20%。

     同時,針對飲料酒、糕點、糧食、保健食品等過度包裝現象較為嚴重的商品,標準指標要求進行了相應調整。其中,飲料酒的包裝空隙率不得超過50%。

      業內人士認為,該標準的發布實施為治理商品過度包裝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商品包裝超過3層的并不多見,搭售禮品的現象也明顯減少。”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和引導,過度包裝現象得到緩解,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空隙率大;二是包裝物重量過重;三是包裝成本難以計算,消費者很難知道包裝成本是否過度,給消費維權及執法帶來困難;四是材料組成復雜,不僅加工復雜,也會給今后的回收工作帶來困難。

    酒企應理性應對


      酒類產品的豪華包裝在市場上已經屢見不鮮,隨之對應的則是動輒就成千上萬的銷售價格。“包裝比酒貴”似乎成了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知道的商業“潛規則”。

      “這其實也是消費者的一種面子心理在作怪,而企業也就迎合了這種心理,出現了包裝越精美越豪華,消費者反而趨之若鶩的現象。”北京方德營銷咨詢機構總經理、酒業營銷專家孟躍接受《華夏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社會的主體之一,酒類企業關注的焦點是利潤,但這是以社會的和諧發展為前提的,在打造節約型社會中,企業除了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之外,還要學會引導消費者轉向理性的消費。

      早在2008年,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在分析酒類產品經濟形勢中就曾指出,產品的過度包裝,特別是在中高端白酒中尤為突出,很大程度上助長了社會的浮躁、奢靡之風,更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這顯然與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同時也加重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在調查中,《華夏酒報》記者也注意到,大多數的酒商品過度包裝集中在禮品酒上。

      在安徽省合肥市的部分大型商超中,專門的禮品酒展臺上,一款茅臺鎮生產的禮盒,售價為598元,轉摘于華夏酒報·中國酒業新聞網大大的禮盒內放著兩瓶425ml的酒,盒子中鋪墊了一層密密的白絨毛,外包裝則被木制龍形雕塑圍繞著;而一款五糧液貼牌酒售價則高達1280元/瓶,內襯華貴的黃緞,外包裝也是金光燦爛。

      不光是白酒,葡萄酒的禮盒包裝也是面面俱到,一個禮盒內除了酒還搭贈了溫度計、開瓶器、金屬瓶塞等附屬物。

      然而,在采訪中,部分酒類經銷商也表示對酒類產品的“過度包裝如何定量界定存在異議”。他們認為,酒類等商品的包裝中體現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需求,不應過多地強調包裝物的成本,要滿足饋贈的需求,顯示高貴的氣質,也不應過多強調包裝的價值。

      “比如說,葡萄酒禮盒中諸如開瓶器這樣的物件,本身就是商品的一種附屬物,代表的是一種文化和價值關聯,并不應該算入過度包裝之列。”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經銷商表示。

      據悉,很多酒類生產企業其實已經注意到了過度包裝給企業本身帶來成本的加劇反應,而一些白酒企業也親力親為,大力開發簡約包裝的酒,甚至大力推廣高品質的光瓶酒。

      “省下一切不必要的成本,為中國大眾打造超值年份酒。”這是2008年10月,在第79屆秋季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上,江蘇分金亭酒業有限公司的一句口號,讓年份酒放下了高貴的身價而回歸其自身價值所在。

      “砍掉多余的廣告宣傳成本;砍掉外盒等包裝成本;砍掉多余的經銷環節成本;把所有省下的成本用來提高酒的品質。”分金亭酒業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張軍如此解釋企業推廣光瓶酒的初衷。

      據調查顯示,光瓶酒在日常消費和小型酒店走量最大,而隨著消費者的逐漸理性,日常消費和小型酒店中低檔的盒裝酒并不被認可,相反,光瓶酒給人一種實惠的感覺,具有親和力。

      同樣,青睞光瓶酒的還有河南張弓酒業有限公司,他們也早在2008年推出了“去掉包裝喝好酒”、“100元的酒賣50”為主打賣點的“超值酒”。 這種顯而易見的實惠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超值酒”在市場上也很快流行了起來。

      “只要產品品牌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根本無需通過過度包裝來提升價值。”張弓酒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剛認為,“超值酒”去掉的是包裝,提高的是酒質,另一個層面,它也在提醒消費者,你喝的是酒而不是包裝。通過強化“去掉包裝喝好酒”這一訴求,更能加深消費者的印象。


      倡導低碳消費


      哥本哈根大會之后,“低碳”成了一個熱門詞匯。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它的實質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潔能源結構、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性轉變。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操作性詮釋,這也是一場涉及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全球性革命。

      與此對應的是,近年來,白酒、啤酒、果露酒、黃酒等酒種的產銷量基本呈逐年遞增趨勢,伴隨產業發展過程中凸顯的環境污染、資源緊缺等問題日益嚴峻;協調酒業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不僅事關行業健康運營,而且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

      呼吁低碳經濟顯然與酒類行業正在身體力行的倡導簡約包裝不謀而合。

      當然,除了不少白酒企業在包裝上力行“低碳”經濟外,在葡萄酒行業,也出現了包裝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如盒中袋、利樂包、紙盒裝,甚至塑料瓶、鋁瓶等,究其原因只有一個,即重量輕。這些形式的包裝簡單、實用、環保,同時,也降低了葡萄酒包裝和運輸的成本,可謂一舉多得。

      在循環經濟一直走在酒行業前列的啤酒行業,雖然沒有更多沉重的包裝因素,但是低碳的概念依然深入人心。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志國也一直呼吁,中國品牌只有完成從價值鏈最低端的制造環節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品牌和技術高端的轉移,才能真正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型。他表示,科技給中國企業的未來提供了新境界,而這種科技的力量,也正是“低碳經濟”的未來。

      可以預見,伴隨著低碳消費理念的逐漸成熟,“有機、綠色、低碳,追求生活質量”將成為當下消費者的消費理念。消費者不僅僅考慮“面子”的問題,更注重考慮產品的“綠色、健康、環保 ”。

    來源:華夏酒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