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解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08-01





      從2014年以來,中國從以模式驅動的互聯網+時代邁向以技術驅動的人工智能時代,人工智能延伸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創業浪潮席卷中國大地。《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給出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這一戰略目標的提出,直接表達了中國希望用接下來的15年時間打造成為世界“人工智能”的技術與應用強國。《規劃》提出的戰略目標方向正確、路線明確,也充滿挑戰。

    (資料圖片 來源于網絡)
      方向正確
     
      方向正確,是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無論是基礎理論還是應用場景,都已經在今天完成從學術界到產業界的過渡。談到人工智能技術,不能不提其起源與發展。由于我本科以及研究生攻讀學位期間,再到創立公司前后5年的時間,一直從事計算機視覺與人機交互技術的研究,所以能夠比較清晰地看到人工智能技術近幾年在整個計算機領域發展的趨勢與沿革。
     
      人工智能先后經歷了三次高速發展階段:第一次發展是實現問題求解,代替人類完成部分邏輯推理工作,成果如機器定理證明、通用問題求解程序等,但是由于消解法推理能力的有限,以及機器翻譯的失敗,人工智能走入了低谷;第二次發展是智能系統能夠和其外界環境交互,從運行的環境中獲取信息,代替人類完成包括不確定性在內的部分思維工作;第三次發展是以深度學習為代表的識別算法的突破性的進展使計算機初步具備了人類的認知和思維能力,能夠發現新的知識,形成新的決策以完成特定的任務。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人工智能已經在歷次的發展高潮和低谷中取得了許多令人矚目的成就,諸如人機對弈、人臉支付、無人駕駛等技術的出現,引發人們高度關注。可以說,在這一次的人工智能技術高速發展期,已從技術的瓶頸走出,進度到產業化的快速應用。在今天,AlphaGo已經在和人類最頂尖棋手的對弈中大幅領先;人臉識別已經廣泛應用到金融銀行、地方監控、安全支付中;自動駕駛汽車也已經順利開上北京“五環”。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堅持人工智能這一方向,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今天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可以在制造、農業、物流、金融、商務、家居各個領域加速產業化升級,從而助力中國向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轉型。
     
      路線明確
     
      在《規劃》中,明確了政府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背后的推動者,應該如何推動這一核心產業規模超過1萬億元、相關產業規模超過10萬億元的人工智能在未來15年進一步落地:作為資源配置,提出建立財政引導、市場主導的資金支持機制,優化布局、建設人工智能創新基地,統籌國際國內創新資源;作為保障措施,提出指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倫理規范,完善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重點政策,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監管和評估體系,大力加強人工智能勞動力培訓,廣泛開展人工智能科普活動。
     
      盡管上述資源配置與保障措施中很多操作方式仍有待細化,但不難想象到,通過國家的政策性引導與支持,在明確人工智能的路線后,將會鼓勵并帶動一大批行業從業者投入到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中,在發展的同時,配合相關政策的出臺將會進一步加速產業的變革。
     
      充滿挑戰
     
      《規劃》提及我國人工智能的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等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的超前研發布局;人工智能尖端人才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適應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設施、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亟待完善。”
     
      除此之外,隨著各項技術的不斷進步,也將面對越來越多的挑戰,包括觀念上的挑戰。現實生活中,社會大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期望往往很高,但人工智能技術進步不僅受限于軟件、硬件技術的制約,也受人類對自身理解與了解程度的制約,因此未來人工智能技術將在現有制約被不斷解決、新的制約又不斷形成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螺旋式發展進步的趨勢。
     
      但我們也應該意識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正如譚鐵牛院士日前在CCAI2017上,針對《規劃》提出的觀點:“在新的熱潮下,尤其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吸取人工智能61年發展的教訓與經驗,切忌別有用心者借機圈錢圈地、一哄而上,給人工智能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提出過高的期望。人工智能不是萬能的,人工智能還有很多‘不能’,所以設定科學的、可實現的目標非常重要。”
     
      60多年來,人工智能一直在曲折發展中前行。《規劃》把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規劃,是人工智能中國發展史的一個里程碑。不僅將有力促進人工智能的產業化和廣泛、深度應用,也會催生出顛覆性的人工智能理論和技術。作為我國第一個面向2030年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從戰略、安全與經濟角度看待人工智能這項高科技產業發展,明確肯定了人工智能作為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機器人、VR與AR等前沿交叉技術融合的引擎,也強調了AI在新消費、新產業、新金融等方面應用產生的重要經濟與社會發展價值。
     
      科技企業巨頭在人工智能領域密集布局,資本市場在政策的引領下,帶動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在機遇與挑戰中快速發展,中國正在逐漸形成人工智能生態圈。
     
      對于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和創業者而言,我認為,在今天國家層面的政策利好形勢下,既要尋找與巨頭的合作契合點,又要避開正面沖突。無論是“平臺”、“生態”,還是“垂直”、“落地”,每個企業都應該在某一個或某幾個細分場景中找到適合自己的人工智能發展路徑,抓住機會,小步快跑。相信隨著此次國家層面上針對人工智能領域《規劃》的出臺,中國高科技企業在人工智能的賽道上也將發力,加速搶占全球人工智能競爭的高點。(速感科技CEO 陳震)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