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中國制造企業雙創發展聯盟在京發布《制造業“雙創”平臺發展白皮書》,全書從“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怎么用”等方面展開論述,系統梳理了制造業“雙創”平臺的本質內涵、基本特征、體系架構、功能層次、運營模式和應用場景,繪制了制造業“雙創”平臺發展的路線圖,為推動制造業“雙創”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邁進,進一步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為什么建設制造業“雙創”平臺?
制造業“雙創”平臺是推動“互聯網+雙創+中國制造2025”深度融合的焊接點。制造業“雙創”平臺的建設過程,是面向制造業轉型升級新需求,以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以制造資源與能力在線匯聚和開放共享為核心,以構建多方參與、高效協同、合作共贏的產業生態為重點,推動制造業發展理念、戰略、組織、流程、管理和商業模式全方位創新的過程。推動制造業“雙創”平臺建設,有利于充分發揮互聯網高效配置資源、引領組織變革、激發創新潛能的作用,有利于構建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的創業創新生態,有利于打造精細、柔性、智能、綠色的新型制造體系。
制造業“雙創”平臺是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關鍵載體。中國大中小企業正在走一條融通發展之路,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是中國的優勢所在,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必須牢牢抓住這一優勢。推動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制造業“雙創”平臺是重要切入點,發揮大企業的旗艦引領作用和中小微企業創新活躍的特點,推動大中小微企業從以供應鏈為紐帶的淺層次協同協作演化向依托“雙創”平臺的深層次融合融通演進,從而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新格局。
制造業“雙創”平臺是產業競爭制高點。近年來,產業競爭已從產品、品牌、技術、標準等領域的競爭演變為以平臺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競爭,誰掌握了平臺,誰就掌握了產業生態體系的主導權。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雙創”平臺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機制的界限,正在成為技術聯合攻關和人才培養的高地、資源協同與供需對接的載體,成為推動制造業“雙創”生態化發展的核心力量。
制造業“雙創”平臺是什么?
制造業“雙創”平臺是面向制造業與互聯網全面融合需求,以工業網絡、工業軟件、工業云和工業大數據等技術為支撐,以人、設備、技術、資本等制造要素的在線化和業務系統的集成化為基礎,以研發、生產、孵化等制造能力的開放、交易為核心,以多方參與、高效協同、合作共贏的融通發展機制為紐帶,推動企業生產制造全過程、全產業鏈、產品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創新的開放式平臺。
從主要功能看,制造業“雙創”平臺在高效匯聚整合資源、變革組織管理模式、牽引生產方式智能化變革、構建創業創新生態圈等方面發揮重要的驅動作用。
從核心特征看,制造業“雙創”平臺呈現資源要素池化、業務系統集成化、運行服務開放化、參與機制靈活化、體系生態化等五大核心特征。
從主要模式看,制造業“雙創”平臺現已呈現大型制造企業建設的“雙創”平臺和基礎電信企業、互聯網企業建設的制造業“雙創”服務平臺兩種建設類型,初步形成協同創新型、管理變革型、產業鏈整合型、資源配置型、共性技術共享型等五種建設模式。
制造業“雙創”平臺怎么建?
從功能架構看,制造業“雙創”平臺可分為要素匯聚層、能力開放層和業務支撐層。其中,要素匯聚層是基礎,表現為利用數據采集、工業軟件和工業云等技術對設備、系統、環境、人等制造要素進行數字化。能力開放層是核心,本質是在互聯網平臺上實現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創業孵化等能力的在線開放。業務支撐層是關鍵,表現為面向特定工業應用場景,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管理變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從層次體系看,制造業“雙創”平臺主要包括企業級“雙創”平臺、產業鏈級和生態級“雙創”平臺三個層次,體現了制造業“雙創”平臺功能演進、能力提升的趨勢和方向。其中,企業級“雙創”平臺是制造業“雙創”平臺的最小單元體系,目標是在企業內部實現所有環節信息無縫聯接,這是企業內部開展“雙創”的基礎。產業鏈級“雙創”平臺目標是實現從企業內部的信息集成向產業鏈信息集成,從企業內部的價值鏈重構向企業間的價值鏈重構。生態級“雙創”平臺目標是形成資源虛擬化、創新協同化、創業網絡化的在線制造平臺,進而形成市場化與專業化相結合、制造與服務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創業與創新相結合的“雙創”新生態。
從建設運營上看,制造業“雙創”平臺由平臺建設者、服務提供商和用戶三類角色組成,涉及投資模式、運營體系、盈利模式和保障機制等內容。
制造業“雙創”平臺怎么用?
制造業“雙創”平臺作為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載體,落到企業具體實踐和應用場景上,其最終是要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創新、生產方式和組織管理模式變革,提高企業創新孵化能力,增強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
“雙創”平臺+協同研發設計。主要有三類應用:一是基于“雙創”平臺的研發制造并行協同。企業依托平臺將研發設計與制造工藝進行系統集成,構建數字化設計制造一體化體系,將原來的串行設計模式逐漸演變為并行設計模式。二是基于“雙創”平臺的異地協同研發。企業依托平臺強化上下游企業間的協同,形成面向產業鏈的協同研發體系,推動研發主體從研發部門向跨部門、跨企業轉變。三是基于“雙創”平臺的眾包眾設研發。企業依托平臺動態感知并實時響應消費者需求,形成基于“雙創”平臺的眾包、眾創研發模式。
“雙創”平臺+智能生產制造。主要有三類應用:一是基于“雙創”平臺的分享制造。企業依托平臺推動制造資源數字化、在線化,促進線上線下資源互動整合,通過大規模一體化生產能力分享,實現碎片化、閑置化技術、裝備、服務等生產能力的在線交易、高效配置。二是基于“雙創”平臺的服務型制造。企業依托平臺開展基于智能產品數據分析的監測追溯、遠程維護、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線增值服務,推動價值創造從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向服務增值拓展。三是基于“雙創”平臺的個性化定制。企業依托平臺動態感知和實時響應消費者需求,促進用戶個性化需求與智能制造體系無縫對接,提升大規模個性化定制能力。
“雙創”平臺+組織管理創新。主要有兩類應用:一是基于“雙創”平臺的管理機制創新。企業依托平臺推動體制機制微創新,通過設立創客工作室、創新單元等方式,探索發展小型化、自主化、靈活化的新型決策組織單元,營造鼓勵員工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業務的創業創新環境。二是基于“雙創”平臺的自組織創新。企業依托平臺推動基于數據驅動的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資源自組織、自配置、自決策和自優化,構建網絡化、扁平化的“平臺+自組織”新型組織管理架構。
“雙創”平臺+企業創新孵化。主要有兩類應用:一是基于“雙創”平臺的區域合作。一些大型制造企業依托完備的制造能力體系與健全的產業鏈條,將“雙創”平臺推廣、市場開拓與地方“雙創”工作有效對接,實現大企業技術、產品、能力的落地轉化,更好地服務地方產業提質增效升級。二是基于“雙創”平臺的在線產業集群。國內大型制造業“雙創”平臺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及各地特色產業園區的創業創新資源高效對接,整合投融資、方案咨詢、檢測認證等能力,發展創業培訓、人才培養、品牌宣傳、市場推廣等服務,為園區中小微企業研發、制造、管理能力提升提供孵化支撐服務,助力中小微企業智能化轉型、提高市場競爭力。(賽迪智庫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 楊春立)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