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退市制度改革有望獲實質性進展 財務指標正完善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7-12-04





      2018年,資本市場退市制度改革有望獲得實質性進展。近期,來自證監會及交易所的表態顯示,未來將堅定不移地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同時交易所將承擔起退市的主體責任。
    tuishi
    (圖片來源:互聯網)
      近期,證監會高層先后表態將改革退市制度。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在一次峰會上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下一步將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近日,證監會主席助理張慎峰在新浪金麒麟論壇上表示,將持續改革股票發行、退市等制度,進一步健全優勝劣汰機制。
     
      另外,證監會新聞發言人11月10日表示,目前交易所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財務類指標,優化退市制度,促進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充分發揮好資本市場的功能。
     
      這與此前上交所理事長吳清的公開表態一致。他指出,當前退市制度不完善是阻礙我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要進一步完善現有退市制度,將針對僵尸企業進一步明確財務指標要求,并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增加經營收入、資產規模、員工人數等最低持續經營條件。吳清明確表達了兩層意思,一是退市要堅定不移地推進,二是交易所要承擔起退市的主體責任。他還表示,要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財務類退市指標,以及進一步優化退市相關配套措施。
     
      根據證監會制定的《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我國退市制度分為主動退市和強制退市兩大類,包括27種退市情形,其中強制退市情形20種。
     
      除了推進退市制度改革,以及強化交易所在退市制度改革方面的主體責任之外,業內人士普遍建議,未來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在進一步細化和完善相關指標的同時,要在強制退市情形下,強化對違法違規主體及相關責任人的經濟處罰和責任賠償。
     
      保殼大戰烽煙再起 22家ST公司存退市風險
     
      退市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熱點,下一步退市制度的完善以及演變趨勢也備受期待。近期證監會頻頻發聲,強調要改革退市制度,此前,還表示正在研究完善退市財務類指標。這彰顯出證監會將嚴格執行退市機制的決心。市場人士預計,近期將出臺相關文件,以彌補退市機制存在的短板。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僅有欣泰電氣和新都酒店2家公司被強制退市。前者是因為欺詐上市;后者是因為連續3年虧損。
     
      由此可見,A股退市率明顯偏低,雖然在經歷了2012年和2014年兩次改革后,近幾年我國退市執行力度有所加強,但退市率仍然極低。據數據顯示,目前有22家上市公司已經兩年虧損,并且今年前三季度仍是虧損狀態,分別是*ST烯碳、*ST昌魚、*ST華澤、*ST昆機、*ST吉恩等。有退市風險的公司,總是希望通過獲得補貼等形式盡力改善業績,也有公司經過重組脫胎換骨,還有些公司則通過母公司資產注入勉強維持上市條件。
     
      例如,*ST烯碳11月11日發布關于公司股票暫停上市期間工作進展情況的公告。公告稱,因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三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2014年修訂)》第14.1.1條、14.1.3條的規定,以及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的審核意見,深圳證券交易所決定公司股票自2017年7月6日起暫停上市。為股票恢復上市公司所采取的具體措施及進展情況:第一是公司治理;第二是加強梳理內部風險控制;第三是增強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可以看出,公司也在積極打響保衛戰。
     
      “臨近年底,對于上市公司利益相關方,要努力避免退市,就需要在保住‘殼資源’的利益和扭轉企業業績付出的成本之間做出權衡。上市資源仍舊是重要的金融資源,因而,退市仍舊難以完全市場化。”深圳前海復金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曉陽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位業內專家也表示,“劣質公司繼續留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占據了寶貴的市場資源。管理層應該制定更嚴格的退市規則和標準(包括懲罰措施)。只有良性循環起來,我們的市場才會更健康、更有活力。”
     
      生產自救、變賣資產、重大重組、政府補助 ST公司為扭虧各顯神通
     
      臨近年底,ST公司保殼“生死戰”進入倒計時。對于ST公司來說,2017年年度業績預虧可能意味著“摘星脫帽,避免退市”的愿景打了水漂。
     
      ST公司各顯神通。有的公司依靠政府補助、有的公司通過重大資產重組、還有的公司則是在行業回暖的大環境下,主動續命開展自救行動。其中,ST華菱就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25.72億元,成為ST公司群體中的盈利翹楚。
     
      有的ST公司通過變賣資產扭虧為盈。例如ST昌魚日前發布公告稱,公司將控股子公司大鵬畜禽發展有限公司99.9%的股權轉讓,將實現扭虧為盈,同時獲得股權投資溢價收益4293萬元。然而,大鵬畜禽發展有限公司今年是虧損狀態,截至2017年8月31日,累計虧損達1950萬元。
     
      業內人士認為,變賣虧損資產而獲得高額收益的交易應引起監管部門高度重視。即使公司借此扭虧摘帽,其主營業務也沒有明顯好轉,在價值投資背景下,這樣的公司很難被市場看好。
     
      除靠自身主營業務增長、股權轉讓實現翻身之外,借助重組進行保殼也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方式。如ST三泰在2015年和2016年經營業績連續虧損,今年上半年仍虧損1.97億元。但隨著今年8月份重大資產重組完成交割,該公司業績實現較大逆轉,前三季度投資收益達到6.87億元。通過重組方式實現“烏鴉變鳳凰”。
     
      此外,業內人士還表示,政府補助也是保殼大戰中一大主力,往往會讓處于暫停上市邊緣的ST公司“起死回生”,效果立竿見影。其他如賣房、甩賣資產也能夠解決燃眉之急,尤其是對于上市公司而言意義重大,等于資產的盤活。
     
      轉自:證券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正式落地

      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關鍵的基礎性制度。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化、常態化退出機制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安排。
      2021-01-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