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產業發展與轉移目錄發布 構筑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19-01-17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興起,各地區如何才能找準定位,把握住這次歷史性的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近日工信部發布的《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或許指明了方向。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產業發展與轉移指導目錄(2018年本)》公告。該目錄對2012年7月工信部印發的《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行修訂,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產業轉移情況進行詳細說明。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國際經濟環境經歷復雜深刻變革,國內經濟加快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地區發展內生動力有待進一步激活,需要產業政策找準定位、積極作為、精準發力。”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組織對《產業轉移指導目錄(2012年本)》進行修訂,旨在通過政策引導促進產業合理有序轉移,推動形成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四個堅持”  引導區域錯位發展


      《目錄》按照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四大板塊,分別提出了各板塊的區域定位以及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


      通過翻閱《目錄》,記者發現,《目錄》堅持市場主導、區域錯位發展的導向非常明確。


      例如,在原材料工業方面,《目錄》提出西部地區要統籌考慮市場需求、交通運輸、環境容量和資源能源支撐條件, 有序推動西南、西北地區按產能置換要求承接其他地區產能轉移,滿足區域市場需求,高質量發展鋼鐵產業;東北企業要嚴格控制鋼鐵行業新增產能,加大高端裝備制造業所需鋼鐵新材料的開發和生產;中部地區要以區域市場容量和資源能源支撐為底線,退出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引導鋼鐵產業向市場和資源地集中布局;東部地區則要推動區域內鋼鐵產業減量化兼并重組,提高精品鋼材產品比重,全面提升環保和產品質量水平。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解釋稱,在新版《目錄》修訂過程中始終圍繞“四個堅持”的原則。一是堅持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優化產業空間布局中的引導作用,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二是堅持上下聯動,統籌兼顧。既充分體現國家產業發展總體戰略部署和區域發展戰略導向,又兼顧地方合理訴求,充分調動地方推動本地區產業發展和轉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堅持有扶有控,特色突出。抓住制造業重點領域,堅持因地制宜和從實際出發,立足各地現實基礎、比較優勢以及功能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重在突出重點和特色,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重在合理約束和控制。四是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積極承接發展相關產業全球價值鏈高端環節,引導深化區域分工合作,努力構建西部、東北、中部、東部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區域產業發展新格局。


      增加新興門類  引導產業轉型升級


      《目錄》除了分別提出了各板塊的區域定位以及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消費品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方向以外,還列出了“地區工業發展導向”“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目錄,分別提出了各板塊的相關經濟帶(區),明確區域范圍,并提出重點發展的產業門類,引導區域錯位發展;提出了各地重點承接、優先發展的產業及具體的承接地,產業和承接地按照優先次序進行排序;提出了各地引導逐步調整退出的產業和引導不再承接的產業條目。


      在各地發展和承接的產業方面,新版《目錄》與2012年相比,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調整。


      一是增加新興產業門類,引導產業發展與轉移與時俱進。為順應產業發展新趨勢、新特點,《目錄》在2012年本15個行業門類基礎上增加了智能制造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門類,契合了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體現了地方、行業發展意愿和訴求。


      二是增加優先承接地,引導各地突出特色、錯位發展。《目錄》將優先承接發展產業的承接地細化到具體地區(市、州、盟),一方面指導和推動各省(區、市)將《目錄》細化落地,引導各地突出比較優勢;另一方面,便于產業轉移各方獲取更加精準的信息參考。


      三是增加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引導產業發展與轉移升級。《目錄》引導各地統籌考慮資源環境、發展階段、市場條件等因素,對現有存量產業提出需要調整退出的產業條目,對未來不宜再承接的產業予以明示,促進地方制造業發展轉型升級。四是《目錄》名稱增加“發展”,引導各地統籌發展與轉移的關系,立足全局,全面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考慮發展基礎、階段、潛力等因素,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錄》重在突出指導性和方向性,不對未列入優先承接發展的產業和地區進行限制;也不對引導優化調整的產業設定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記者 崔彩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正起草 頂層設計逐步落地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正起草 頂層設計逐步落地

      我國首部國家級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于今年7月正式發布,中國有哪些優勢資源、又可以從哪些場景率先實現人工智能(AI)的商業化落地?
      2017-09-19
    • 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出臺

      為推進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加快培育制造業發展新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2部門聯合制定《增材制造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增材制造產業年銷售收入超過200億元...
      2017-12-18
    •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正式印發

      12月14日,工信部《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以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產業化和集成應用為重點,推進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強國和網絡...
      2017-12-27
    •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萌發,大數據的形成、理論算法的革新、計算能力的提升及網絡設施的演進驅動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智能化成為技術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2018-01-0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