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組織召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工信部部長苗圩指出,2012年國務院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對促進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的統領性作用。新《規劃》是面向新時代而制定的,在《規劃》編制工作中,要以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探索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業內普遍認為,2012年的規劃對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促進了新能源汽車的起步與提高,促使新能源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如今,我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產銷世界第一大國,2012年的規劃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如果將2012年規劃作為起步來定義的話,新規劃可以看作是提高與攻堅,諸如電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整車安全穩定性、自動駕駛技術應用等,都將在提高與攻堅階段逐步完成。回顧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2012年以來,高速度是產業發展主線,當產銷量成為世界之最時,高質量成為發展主線已是水到渠成。
起步階段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為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事實上,自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規模不斷持續擴大。有行業專家分析認為,在過往的7年中,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支持和鼓勵下,純電動汽車獲得了飛躍式的大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在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此外,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強了氫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我國新能源汽車正朝著多元化技術路線并行的軌道穩步前進。
在技術路線多元并舉的同時,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水平也在穩步提升。據苗圩透露,截至2018年底,我國量產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已經達到了265Wh/kg,成本控制在1元/1Wh以下,提前達到2020年的規劃目標。相比于2012年的電池水平,如今的電池能量密度提高了2.2倍,成本下降了75%。
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帶動了配套設施的日益完善。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新增33.1萬臺,相比于2017年全年的24.2萬臺,增長36.8%。截至2018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77.7萬臺,同比增速為74.2%。
苗圩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大大提升了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同時,產業的發展也明顯帶動了投資、就業和稅收的增長,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孕育了充足的動能。
發展不充分同時存在
歷經多年的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僅實現了自身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步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認為,我國采取的政府全面引導,政策推動市場,市場推動產業技術進步的模式是成功的。不過,在發展的過程中,整個產業也需要正視一些問題的存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概括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亟待重視六大問題。一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銜接問題,二是營商環境問題,三是本土整車與零部件行業整體競爭力問題,四是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五是新能源產業上游資源保障問題,六是商業模式創新問題。
正如歐陽明高所言,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日漸成熟,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在逐步凸顯。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記者,目前針對補貼退坡的問題,行業內已產生了一種擔憂,尤其是在補貼相對下降,新能源汽車總量還在增長的情況下,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可能較之于往年會稍有下降。不過也有行業專家指出,補貼“斷奶之痛”是行業遲早要經歷和面對的。
除此以外,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結構性供給不足的問題日益凸顯,整體發展速度仍顯滯后。另外,充電設施可持續發展的商業發展模式還沒有形成,存在著運營企業盈利困難和消費者充電價格偏高的雙重矛盾。
此外,在售后服務方面,目前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質保水平參差不齊,電池以舊換新的政策也不相同,售后服務配套體系滯后,對培育消費市場都有一定負面影響。同時,我國新能源二手車市場評估標準暫時缺失,流通體系尚不健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市場專家顏景輝表示,目前,以北京為例,消費者的燃油車指標是可以購買新能源車型的,但目前在置換過程中從燃油車轉向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還不多,如若能將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售后服務和流通體系進一步健全,這部分置換市場的活力將進一步激活。
高質量發展需要合力
在編制工作啟動會上,苗圩強調,要形成推動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首先就是要強化部門的協同,《規劃》不僅是一個新能源汽車規劃,更涉及幾大產業間融合發展,需要各相關部門之間深度協同,做好頂層設計,確保政策無縫銜接。
事實上,如何實現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探索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已經成為了當前行業內最為關注的問題。
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表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應該與智慧城市的發展和建設融合起來,才能進一步促進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加快建設智慧城市管理平臺。這其中,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尤其關注城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規劃建設工作。王蒙徽認為,目前有關部門應盡快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和激勵機制,修改完善相關標準規范,在城市建設中全面落實和完善充電設施規劃要求。在他看來,充電樁的建設,要充分的運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智能交通、大數據、新能源、新材料等技術,鼓勵協同融合,促進技術迭代。此外有行業專家指出,在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同時,行業內也更應該關注整個交通電動化的發展進程。這也意味著,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應該更加重視產業內外的跨界合作和融合。(記者 韓忠楠)
轉自:中國汽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