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部近日印發《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明確激勵政策,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據遙感調查監測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國礦山開采占用損毀土地約5400萬畝。其中,正在開采的礦山占用損毀土地約2000萬畝,歷史遺留礦山占用損毀土地約3400萬畝。《意見》將礦山生態功能修復和后續資源開發利用、產業發展統籌考慮,明確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動員全社會力量,加入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中來。
《意見》明確,鼓勵礦山土地綜合修復利用。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國有建設用地修復后可改為經營性建設用地,由地方政府整體修復后,進行土地前期開發,以公開競爭方式分宗確定土地使用權人。
《意見》指出,正在開采礦山依法取得的存量建設用地和歷史遺留礦山廢棄建設用地修復為耕地的,經驗收合格后,可參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可在省域范圍內流轉使用。在符合相關條件前提下,經依法批準并按市場價補繳土地出讓價款后,礦山企業可將依法取得的國有建設用地修復后用于工業、商業、服務業等經營性用途。(記者 常欽)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