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線充電國標發布 引領新能源汽車充電新時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24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公告發布GB/T 38775.1《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38775.2《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2部分:車載充電機與充電設備之間的通信協議》、GB/T 38775.3《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3部分:特殊要求》、GB/T 38775.4《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系統第4部分:電磁環境限值與測試方法》共4項國家標準。這4項國家標準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和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同參與的成果,將成為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體系中重要的基礎通用標準。


      電動汽車無線充電國標的發布在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它填補了我國在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領域國家標準規范的空白,完善了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標準體系,對系統性能、安全及功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測試方法,可支撐私人應用領域的無線充電系統產品開發、測試和應用。該系列標準的發布是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產業化發展進程的里程碑,豐富了我國電動汽車充電技術體系和應用場景,真正發揮標準的技術引領作用。


      比肩國際標準 有望成為世界三大體系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迅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最大的國家。


      在這個領域的標準制定和發布上,中國起步雖稍晚于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但如今已后發先至,成為世界上發布國家標準的第一國。在2019年初,寶馬已經推出了一款采用無線充電技術的量產車型。同時,北美的SAE標準、歐洲的IEC和ISO標準是新能源汽車無線充電領域業界比較認可的地區標準,但他們還停留在討論階段,如今中國國家標準的發布也為未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此次國標的發布,對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電動汽車無線充電的大規模部署至關重要,統一標準后將使得任何廠家的電動汽車都可以使用統一的無線充電系統。”作為國標參與制定方,WiTricity大中華區總經理孫立如是說。


      據孫立介紹,WiTricity擁有全球1400多項已頒發和申請中的專利,是國際標準的主要貢獻者。而WiTricity把過去十幾年積累的磁共振這一核心傳輸能源的經驗貢獻進了中國國家標準制定中。“WiTricity與國標標準委員會緊密合作,包括分享將于2020年和2021年發布的其他國際標準(SAE J2954,ISO19363,IEC61980)的最新進展。”


      市場巨大 無線充電未來可期


      在無線充電技術出現之前,我國電動汽車充電一直是通過充電樁充電。而無線充電技術能夠實現電動汽車的自動充電,是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全使用周期無人化操作的最后一環,同時也能極大地提升用戶停車充電的無感化體驗,是一種集智能化、無感化、高端化為一體的新的充電技術。


      除了技術領先外,無線充電領域還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目前,我國充電樁與電動汽車的增長速度不成比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與公共充電樁的比例為8.7∶1,算上私人充電樁后也只能達到3.5∶1。這意味著,如果不自己架設充電樁,那么,每個充電樁要服務8-9輛電動車。


      同時,國家對充電樁的安裝不管是在戶外還是在居民小區內都有比較嚴格的規范。另一個更加嚴峻的事實是,各地安裝的充電樁也存在部分質量問題。


      雖然無線充電技術的前景十分美好,但是此前國內還沒有無線充電標準,造成這一行業發展遲緩。作為國標參與制定方,浙江萬安億創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國勛表示,有了國標后,行業就有標準和規范,將會極大地促進無線充電市場的發展。為此,萬安億創已建立了無線充電生產基地,就是希望做到未雨綢繆。當國標出來后,有客戶和市場機會時,我們能做好產品、服務、生產制造等各個環節,讓客戶放心。”


      不過,一個嚴峻的事實是,不管是給整車安裝無線充電裝置,還是在地面安裝充電系統,目前的價格都還比較高。“不過,隨著今后規模化應用后,無線充電系統的價格一定會降下來,而且人們也愿意為便利買單。”孫立滿懷信心地表示。


      另一個國標參與制定方,安潔無線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衛東:“有了國家標準的推動,這就猶如一把開啟正向循環的鑰匙,推動市場逐步普及無線充電技術。”


      相信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領導并發布的國家標準會是行業的良好開端,不過整個生態鏈還任重道遠,需要整個行業緊密合作,共同開拓。在政策的支持、產業的聯動和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不斷增長的形勢下,電動汽車無線充電技術的普及指日可待。(記者 戈清平)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