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我國多地暴雨持續,前有超長梅雨季,后有“七下八上”北方今年最強降雨,長江、太湖、淮河等流域水位超保證,臺風“黑格比”來勢洶洶……暴雨預警、臺風預警、中小河流洪水預警、山洪地質災害預警,隨著多地預警信號從藍色升級至紅色,多部門防災救災、應急搶險行動也在不斷加碼。
“發令槍”響有行動,預警信息傳播便捷高效與否,關系到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產業行業和公眾是否能及時正確地防御防范、避害減災。近日,中國氣象局發布《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站傳播規范》(簡稱《規范》)行業標準,對氣象預警信息網站傳播的網站功能、信息顯示等提出明確要求,并強調在播發、轉發、顯示過程中,應與氣象部門發布的原始預警信息保持一致。
標準主要起草人韓笑表示,《規范》是建立在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業務運行以及網站、手機客戶端等各類發布實踐的基礎之上制定的,旨在提高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的權威性、及時性、準確性以及可讀性。
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網站已成為人們日常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各大互聯網平臺抓取信息的重要場所。
在這一背景下,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網站傳播如同一把雙刃劍,既有及時、高效、便捷、覆蓋面廣等特點,也可能因缺乏統一的規范標準導致出現信息傳播不準確、不及時等問題,使得社會公眾無法及時獲取、正確理解預警信息,甚至質疑信息的權威性,所以從網站開發建設和運行維護的源頭進行規范勢在必行。
“這份規范充分考慮互聯網行業對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的需求,條款的編制傾向于方便計算機識別和讀取,同時也照顧到與現有功能的兼容和互聯網用戶的使用閱讀習慣。”韓笑說,“為網站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明確了發布流程、功能要求和顯示信息,實現簡單、操作便捷,希望可以幫助網站開發者統一設計思路,為運維團隊提供實踐指導,也進一步強化信息的權威發布。”
事實上,預警信息傳播發布的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早已有之。2011年,氣象行業標準《基于手機客戶端的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播發規范》頒布實施,2019年該標準預警范圍擴展至全行業、全類別的預警信息,從而升級為《基于手機客戶端的預警信息播發規范》國家標準。
如今,手機和網站渠道預警信息傳播發布規范的實施,也將為其他渠道規范發布提供重要參考,這需要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持續跟進,繼續開展多渠道信息發布標準的研究工作。
有鑒于此,《規范》特別提出信息撤銷和反饋的相關要求,意在為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收集更多的使用反饋信息,便于統計分析預警發布成效,為改進預警信息發布工作、強化預警信息統一管理等提供重要參考。(記者 王若嘉)
轉自:氣象局網站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