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翔安白金針菇栽培"航母"7月投產系國內最大生產工廠


    時間:2013-06-06





      海西晨報訊 近日,記者從翔安區獲悉,總投資3.6億元、年產食用菌可達1.4萬噸、國內最大的如意情(廈門)白金針菇自動化栽培工廠項目計劃于今年7月1日投產,將為廣大市民的“菜籃子”提供優質、健康蔬菜。目前,廠房土建部分已完成,廠房內部裝修正在進行中,相關設備也正在加緊安裝中。

      投資3.6億元

      將食用菌產業化

      記者獲悉,“如意情白金針菇自動化生產加工工廠建設項目”于2012年8月20日取得翔安區發展和改革局的項目備案證。項目占地30916平方米,廠房建筑面積51162平方米,分為1號廠房和2號廠房,將建成集研究開發區、菌種生產區、食用菌栽培區、物流保鮮區、科技培訓區等五個功能區為一體的食用菌高科技產業化示范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3.6億元,其中設備總投資2.2億元。項目引進韓國先進的全自動食用菌生產線,以及國內領先的自動化滅菌器、生物工程育種(液體菌種)生產設備、凈化工程、生育室抑制機等設施設備,集人工模擬生態環境、智能化控制、自動化機械作業于一體。

      機械手種菌

      菌渣制成有機肥

      據介紹,在菌種生產方面,項目應用液體菌種發酵罐及鍋爐系統等液體菌種設備,同時使用機械手全自動接種,效率高、不易產生污染,相較于傳統食用菌采用塑料袋栽培,更有利于環境的保護。

      采收后的菌筒將通過自動挖瓶機,將菌料取出,一部分通過鍋爐房烘干,作為鍋爐的生物質燃料,充分燃燒后供熱能給整個企業園區的各生產加工工廠;一部分通過生物發酵,制成有機肥。項目建立了“菌渣—燃料—能量”能源產業鏈,即廢棄物的無害化排放,通過對菌渣的無害化處理,就能減少生產和生活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在食用菌菌渣的利用上,一方面發酵制成有機肥,還田培肥土壤,另一方面烘干成為鍋爐燃料,年節約天然氣50萬方,可以實現產業內和產業與產業之間的有效循環,不斷完善了生態綜合循環經濟體系,既能充分利用資源,又能夠避免環境污染。

      生長無農藥

      產品滿足菜籃子

      據悉,項目一旦投產后,將改變我國食用菌生產夏季品種單一的局面。通過液體菌種發酵工藝,項目研究實現了食用菌工廠化、標準化、智能化生產,還制定食用菌工廠化生產操作規程,建立起食用菌可追溯體系以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進一步突破限制食用菌出口的食品安全技術壁壘。食用菌生產全程是在全封閉環境下進行的標準化立體栽培,生產過程無任何農藥使用,保證產品的無公害。同時,生產不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可滿足人們的菜籃子需求,在臺風季節,農作物緊俏時,也可起到平抑菜價波動功能。

      項目實施后可新增就業崗位300多個,帶動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解決40.50的勞動力就業問題。項目建成全面投產后,食用菌栽培區將日產金針菇200000瓶,年產量達25080噸,實現年產值24000萬元。目前,廠房土建部分已完成,廠房內部裝修正在進行中,食用菌自動化生產線、液體菌種催芽罐、制冷工程、凈化工程等也已經在陸續安裝中,計劃于2013年7月1日投產,預計今年可實現白金針菇產量8360噸,實現產值8000萬元。

    來源:廈門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