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廈門建設兩岸貿易中心 在廈享受臺灣購物之旅


    時間:2013-01-04





    政策

      建設“兩岸貿易中心”,包括加強兩岸大宗商品集散功能,扶持電子化、虛擬化市場建設;與ECFA進一步銜接,深化兩岸在貿易、物流、海關特殊監管區等方面的合作;加快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閩臺中心漁港、兩岸云計算合作示范區、廈門臺灣創新科技產業園、閩臺文化產業園的核心園區等其他重大平臺的建設、項目招商和落地運營。

      目標


    利用現有資源提升、整合建設“兩岸貿易中心”,打造臺灣商品物流鏈,將廈門打造成臺灣商品進入大陸的最佳通道,并使廈門成為兩岸貿易企業的集聚區域。現場:八成臺灣名品可在大嶝小鎮買到

      車輛平穩地行駛在寬闊秀麗的翔安大道上,一幢幢標志性建筑成為車窗外日新月異的風景。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進發的路上,您一定不會錯過這樣一些巨大的廣告牌:牌匾上,最吸引人的,是一個巨大的數字:6000。

      6000意味著什么?仔細一看——進入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的人員每日免稅攜帶入境的原產于臺灣的商品總值,由此前每人每日3000元人民幣提高到每人每日6000元人民幣。事實上,喜訊還不止于此:2013年元旦起,ECFA早收清單產品全部實現零關稅。

      關稅下降,免稅入境商品總值提高,這兩個相得益彰的“改變”,給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帶來蓬勃生機。

      “到大嶝,真正地享受了一次臺灣購物之旅。”正在購物的童小姐去過臺灣,她告訴記者,買臺灣名品,現在只要逛一逛大嶝就能一站搞定。“比如耐穿實惠的臺灣LANEW皮具,我到臺灣買過10多件,現在這里也有專賣店了,還有臺鹽的化妝品,在這里也有專柜。”

      “臺灣的名品八成以上都可以在這里買到,品牌效應正在形成,我們對未來非常有信心。”臺商方毅龍告訴記者,他在大嶝籌辦開店只用了兩個月時間,現在每個月的銷售額能達到10萬元人民幣到20萬元人民幣,相信很快就能趕上在臺灣的銷售業績。

      越來越多和方先生一樣的臺商選擇來廈創業,大嶝小鎮這一平臺成了他們的首選,據介紹,從2011年9月6日開業,大嶝小鎮共有187個商戶入駐,有67個是臺灣獨資商戶。

      占地3萬平方米的大陸名品城也將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大陸名品城主要經營大陸出口到臺灣的商品,建成以后,將和目前的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共同組成以兩岸商品為特色的體驗式購物中心,‘走馬觀花’也要兩個半小時才能逛完一圈。”象嶼發展有限公司運營中心總經理吳晟告訴記者,2014年,1萬平方米的海關監管倉、酒店客棧、體驗式購物廣場、名品博物館等也將陸續建成。

      進展:籌辦設立臺商產品展示中心

      “兩岸貿易中心”的建設中,我市對臺政策也與ECFA進一步銜接,兩岸在貿易、物流、海關特殊監管區等方面合作的深度與廣度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我們的對臺政策之所以能與ECFA實現及時的銜接,主要是因為我們主動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先后向商務部上報ECFA后續單項協議中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方面的政策建議共85條,廈門先行先試建議69條、大陸給予臺灣優惠安排1條、臺灣給予大陸優惠安排15條。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市做大做強特色交易平臺更有優勢。我市已經成為臺灣商品、臺灣農產品、臺灣食品面向大陸的分撥集散地。

      積極探索兩岸通關便利化措施也得到全面發展。我市深入推進“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通關模式,探索建立兩岸共同研究制定標準的渠道和機制。在ECFA 的框架下,根據兩岸對口業務部門的合作部署,推進廈臺兩地海關、檢驗檢疫、食品安全、質量標準認證的合作,實現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信息互換,以及檢測結果的比對,進一步為兩岸貿易創造便利的貿易條件。

      我市還建立了臺灣商品交易展示平臺,目前已確定在廈門臺商總部籌辦設立臺商產品展示中心,由市臺商協會組織臺灣產品進駐展示。

      同時,以“兩岸貿易中心”為項目推廣主體,我市還將引導更多的大陸企業赴臺洽談,尋找商機并開拓臺灣市場。廈門翔業集團萬翔冷鏈物流中心、嵩海集美海峽食品物流園分別與“臺灣中華工程公司”、“臺灣工業研究院”簽約合作。近日,欣賀廈門服飾有限公司又成為我省首家赴臺投資獲批的企業。自2009年5月臺灣方面放開大陸赴臺投資以來,累計已有12個項目獲批,投資總額8072萬美元,其中華天港澳臺商品購物有限公司對金門延銘開發建設有限公司增資6500萬美元建設“金門華天大酒店”項目,成為大陸企業赴臺灣地區投資金額最大的項目。

      名詞解釋

      兩岸貿易中心

      兩岸貿易中心即通過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貿易平臺載體,在市場準入和貿易便利化方面先行先試,構建有較強境內外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市場體系,深化兩岸貿易合作和國際貿易合作,打造貿易體制創新實驗區和兩岸國際貿易合作示范區。

      靚麗數字:零關稅

      從2013年1月1日起,臺灣輸往大陸的火龍果、自行車用的橡膠輪胎、農林牧用輪胎以及塑膠、紡織制箱包、紡織服飾等31項產品關稅降為零。至此,大陸給予臺灣的539項早收清單和臺灣給予大陸的267項早收清單全部實現零關稅。這意味著,在大陸購買這些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臺灣商品,將全面免稅。

    人物故事

      臺商溫仁得:

      我的臺灣水果


      經廈門賣到新疆

      2005年,來廈發展的臺商溫仁得“看上了”臺灣水果在大陸的廣闊市場。于是,他成了進駐廈門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的第一批“元老”,也成了廈門建設臺灣水果大陸銷售集散分撥地的“見證者”。

      上周二上午,清晨的陽光柔和地灑在臺灣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的琉璃瓦上,裝載著臺灣水果的冷藏集裝箱車停靠在集裝箱車輛停靠點,搬運工作正緊張進行中……溫仁得正在現場指導工人將一箱箱水果搬進臺灣水果專用保鮮庫中。各種臺灣水果將從這里被分撥到大陸各地,而上周一早晨,這10個貨柜的水果還在臺灣農場的果樹上等待采摘——早晨采摘,晚上裝箱,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到廈門接柜,然后開始上架銷售。

      “大小三通”大大縮短臺灣水果來廈的物流時間,不僅提高果品鮮度,平均果價還在下降。臺灣水果價格的普遍回落,使其在大陸市場的銷售更具競爭力。溫仁得說,他的臺灣水果生意越做越大,目前已經通過廈門銷售到了新疆等偏遠內陸地區。

      臺灣水果已從“難得一見”到“風靡大陸”。目前臺灣水果總量約60%由集散中心分撥北京、重慶、上海、武漢、廣州、深圳、南京、南寧、貴陽、長春、哈爾濱、寧夏等12個地區,其中長春、哈爾濱、寧夏3個地區為新開拓市場。溫仁得說,現在,在廈門市的政策鼓勵與妥善照顧下,來廈做臺灣水果生意的臺灣人越來越多。2012年,廈門深入建設兩岸貿易中心后,經營進口臺灣水果企業更是達到15家,比上一年新增4家。

    來源:東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