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首設生態審判組織 司法護航“添綠”國家生態示范區


    時間:2012-12-20





      福建新聞網寧德12月19日電 “我還會一直種下去,直到自己種不動為止。”記者近日隨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司法部門來到柘榮縣乍洋鄉留水村,對一起涉及生態資源的刑事案件進行回訪時,當事人吳某指著山上已成活的樹木如是說。

      2010年5月至7月間,吳某為籌措通往寺院修路資金,在未經有關部門審批的情況下,多次到柘榮縣乍洋留水村“大壩下”山場砍伐林木達26.164立方米,因數量較大,構成濫伐林木罪。柘榮縣法院判處吳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并責令其在緩刑期間把砍伐的樹種上。

      在山上行走時,記者不時見到一些1米至2米多不等的柳杉、馬尾松等樹木。隨行的柘榮縣公安局森林分局局長袁啟方告訴記者,自2010年冬季始,吳某不僅按照“毀一補十”的協議在伐根附近補植林木1000株,還在其他無林地和山路邊擴大造林區域,種達3000多株柳杉、馬尾松等,成活率達98%。

      柘榮縣2007年經國家環保局考核評定,被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然而,近年來,當地以太子參為主的藥材和以油茶為主的經濟林種植業快速發展,出現了較為嚴重的非法開墾林地現象,加上森林失火、盜伐、濫伐林木等時有發生。

      為此,該縣于2008年5月率先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涉生態審判組織——生態資源保護合議庭,2009年6月,該院正式成立了“生態環境審判庭”,建章立制,切實以司法審判職能保護生態環境。

      柘榮縣法院生態資源審判庭庭長王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合議庭的特點是說整合法院的審判資源,使刑事、行政、民事三庭合一,抽調專業人員進行合理這類案件。”

      生態環境審判庭成立以后,柘榮縣政法部門在探索中,先后確立了相應的管理機制。其中,“復綠補種”機制的確立,改變了以往“燒一片就少一片”的境況。

      “這些就是“復綠補種”的成果之一,相信過兩年將恢復森林植被覆蓋”來到位于104國道的白巖林山場,袁啟方望著山脊上長勢良好的樹木告訴記者,2008年群眾野外用火不慎,把這塊山頭燒掉了,公檢法三家就責令當事人采取復綠補植的措施。

      此外,當地政法部門還創立了“案發地開庭”、“普法宣傳進村入戶進校園”、“社區矯正”和“案件回訪”等制度。在當地政法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柘榮縣近年來涉及生態資源的案件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

      柘榮縣政法委副書記韋生榮告訴記者,近5年來,柘榮縣共發生17起毀林、失火案件,“復綠補種”面積4000多畝,現在全縣森林覆蓋率已達75.4%。

      當前已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的柘榮縣,正實施柘榮縣國家級生態縣建設規劃,爭創國家級生態縣。柘榮縣縣委常委、副縣長陳守榕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大自然生態系統環境保護力度。為實現這一目標,柘榮縣將進一步加強品牌建設和環境恢復補償機制建設,努力開拓生態司法體系的新思路,保護好青山綠水,為建立美麗柘榮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來源:福建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