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從福建省發改委獲悉,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以工代賑建設“十二五”規劃》,省發改委組織編制了《福建省以工代賑建設“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日前正式出臺,“十二五”期間,福建省將安排以工代賑建設項目投資10億元左右,其中爭取國家以工代賑資金4億元左右、地方配套投資及群眾投工投勞6億元左右。
《規劃》中將福建革命老區中的22個原中央蘇區縣和4個原國定貧困縣列為規劃實施的對象范圍,具體是:龍巖市的長汀縣、武平縣、連城縣、上杭縣、永定縣、新羅區、漳平市;三明市的寧化縣、明溪縣、建寧縣、泰寧縣、清流縣、沙縣、將樂縣;南平市的光澤縣、邵武市、武夷山市、建陽市、浦城縣;寧德市的屏南縣、周寧縣、壽寧縣、柘榮縣;漳州市的詔安縣、平和縣、南靖縣。
根據《規劃》,10億元資金主要用于在上述26個縣中重點實施一批基本農田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鄉村道路建設,兼顧實施一批小流域綜合治理、人畜飲水和片區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加快建設農村路網,全面實現建制村和較大自然村通硬化公路,加快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促進農村群眾生產、出行和貨物運輸條件進一步改善;通過扶持建設一批農田水利設施,加強中低產田改造和基本農田建設,推動農村特色經濟發展壯大和農民大幅增收;通過積極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和片區綜合治理工程,促使農村生態環境質量和環境衛生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實現欠發達地區農村發展條件的顯著改善。
新建、改擴建鄉村道路1300公里
解決12萬人飲水困難
《規劃》就基本農田、小型微型水利工程、鄉村道路、人畜飲水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片區綜合治理工程等方面的建設任務做了具體規定:
基本農田:各有關市縣區要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對適宜地區的耕地后備資源進行開發,加強水毀田地復耕等工程建設,增加欠發達地區耕地資源;同時結合農業區域布局和種植業結構調整,開展中低產田改造、坡改梯田、土地平整,提高耕地質量。通過實施中低產田改造、基本農田建設工程,并配套建設機耕路、水渠、小水壩等工程,建設標準農田2.8萬畝,改造中低產田1.5萬畝。
小型微型水利工程:各有關市縣區要因地制宜采取新建改造、完善配套等多種措施,以節水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強流域堤防、水渠及田間配套工程建設,開展老化失修、因災損毀的農田水利設施修復以及節水灌溉、農田防洪除澇工程建設、小型鄉村河堤治理工程,提高農業生產保障能力。通過實施修建渠道、防洪堤、攔水壩等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8萬畝。
鄉村道路:各有關市縣區要與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工程相銜接,著力開展未通路的建制村通達工程,跨行政之間的水泥路工程、土路改造工程和獨立橋梁工程建設,推進鄉村公路聯網工程、水毀路橋修復建設,解決群眾行路難、過河難等問題。通過實施農村公路新建、道路硬化改造、水毀道路修復等工程以及小型獨立橋梁涵新建、改建、修復工程,新建、改擴建鄉村道路1300公里。
人畜飲水工程:在鞏固農村安全飲水成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地區水資源狀況,推進一批引水、打井、蓄水池等工程建設,穩定解決飲水水源,完善供水設施。通過實施建設沉淀池、過濾池、清水池,鋪設供水管道等工程,解決12萬人的飲水困難。
小流域綜合治理:堅持因地制宜、連片開發和綜合治理,采取堤防建設、植樹種草、河道治理等工程措施,加強水土流失和生態治理,改善貧困地區發展環境。通過實施防洪堤和水壩建設、河道綜合整治、植被恢復和保護等工程,治理面積85平方公里。
片區綜合治理工程:注重發揮以工代賑工程的綜合效益和整體效益,推進一批集中解決制約當地發展的生產生活瓶頸的片區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通過實施對片區進行水渠水壩建設、道路硬化、衛生環境整治等工程,實施片區綜合治理2萬畝。
多渠道籌集以工代賑的地方配套投資
《規劃》同時強調了資金保障措施。指出,福建省將爭取國家加大對福建省的以工代賑資金補助,積極整合地方各級交通、水利、農業等部門專項資金,形成政府投資推進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在農民合理負擔的范圍內,采取受益農民和企業集資、捐資、投工投勞等方式,多渠道籌集以工代賑的地方配套投資。引導和動員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加大資金投入,積極參與欠發達地區的建設與發展。
此外,還要求各地嚴格實行以工代賑資金專戶管理制度和縣級財政報賬制度,確保以工代賑資金封閉運行,專款專用。建立和完善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以工代賑資金的檢查、稽察和審計監督,嚴治違紀違規現象。
鏈接:
“十一五”福建以工代賑總投資26970萬元
以工代賑是國家一項重要的扶貧政策,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據悉,“十一五”期間,國家支持安排福建省中央財政預算內以工代賑資金和以工代賑示范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共26970萬元,建設項目666個,項目總投資91565萬元,福建地方各級配套投資64595萬元。
國家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在改善福建欠發達地區群眾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促進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十一五”五年間,通過以工代賑,福建省新建、改擴建四級以上公路1000多公里,大大改善了欠發達地區農村近200萬群眾的出行條件、貨物運輸條件和耕作條件;鋪設供水管網1200多公里,解決了欠發達地區1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新建和修復水渠、U型槽100多公里,改善灌溉面積4.4萬余畝;當地農民群眾通過參加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直接獲取勞務報酬達2700多萬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來源:東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