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一進入10月,霞浦縣溪南鎮就有大量養殖戶絡繹不絕地前往大連、山東兩地采購參苗。然而今年10月已進入中旬,與該鎮很多海參養殖戶一樣,養殖戶龔為明還在糾結今年是否應該繼續采購參苗。養了5年海參的龔為明因為今年虧損嚴重首次感到茫然無措。福建海參逆襲產參大省 溪南鎮,面積103平方公里,位于霞浦縣西南方,是閩東的水產養殖大鎮。據當地養殖戶介紹,該鎮的海參產量占整個霞浦的70%以上。
近幾年,福鼎、霞浦一帶的養殖戶通過技術突破,將原本只在大連、山東等北方海域養殖的海參實現了“北參南養”。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成熟,大量資本進入養殖市場,產量也隨之呈現大幅增長。僅在福建霞浦縣一地,今年的刺參產量就達到1.5萬噸左右,比去年多了一倍多。
由于海參養殖的水溫條件比較苛刻,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福建海域水溫較低,“北參南養”的養殖過程也就主要在這個期間。
據福建省海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90年代開始,鮑魚養殖從大連逐步往南轉移到山東,直至福建,如今福建的鮑魚產值已經占國內鮑魚總產值的80%。
而霞浦海參養殖戶對海參養殖會一哄而上,與鮑魚成功南移的經驗不無關系。霞浦當地一些養殖戶告訴記者,幾年下來,很多人的養殖規模從原先的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投入資金多至幾千萬元的也不在少數。
虧損嚴重養殖戶信心不足
近幾年,每年10月開始,閩東的海參養殖戶就會到大連、山東兩地采購規格較大的參苗,經過南方海域養殖,到次年4月、5月,就可以進入市場銷售。霞浦縣溪南鎮的海參養殖戶林先生告訴記者,去年11月,投資海參養殖的人數達到高峰,參苗的價格從原先每斤80-90元漲到了每斤140元。
由于水域的海參養殖過于密集,加上海水污染,今年海參養殖雖然基數大,但產出卻從原先一斤參苗產3斤多海參降到一斤參苗勉強產出2斤海參。
同時在網箱設備投入、人工成本高企的環境下,整體算下來,每斤海參至少要賣80元左右才能保本。
讓許多養殖戶想不到的是,由于養殖規模大幅增加,加上大連、山東等地的收購商趁機壓價,海參的價格一落千丈,每斤收購價不到60元。
龔為明告訴記者,他去年前后共投入300萬元,僅收回100多萬元產值的海參,其中價值約50萬元的海參由于滯銷,目前已經制作成干貨庫存在家。他透露,他的虧損在當地還算小的,有些養殖大戶虧損達上千萬元。
由于虧損嚴重,當地很多養殖戶對海參養殖失去了信心,不得不放棄讓他們連續嘗了好幾年甜頭的海參,一些養殖戶在收完海參后就把漁排網箱等低價賤賣了。養殖戶林先生告訴記者,去年買入40萬元左右的漁排網箱,6月份賣掉僅收回不到15萬元的處置款。林先生說,處理掉這些網箱后,準備不再從事水產養殖了。
亟需建成海參加工企業近期將成立海參協會
“今年海參養殖戶出現大面積虧損的現象并非偶然。”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林琪研究員說,在“北參南養”讓南方養殖戶初嘗甜頭之后,近三年來福建海參養殖業規模不斷擴大,出現了一哄而上的養殖局面。海參產量的加大,造成市場上的需求過剩,而南方海參的主要銷售市場在北方,再加上我省海參加工企業不多,此時,北方的海參收購商就趁機壓價收購,造成養殖戶大面積虧損。
據霞浦縣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海參收購價格普遍偏低,當地政府部門也采取了相關措施,比如派出考察隊前往山東、廣東等地,主要是考察當地市場和尋找收購商,如今又到采購參苗時期,當地也將采取些舉措,比如統一采購等。此外,近期,當地還將成立海參協會,為海參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環境。
林琪研究員告訴記者,“北參南養”的模式并非行不通,但還是受到很大限制,比如南方養殖海參季節性很明顯,冬季很適合養殖,但是臺風、高溫等自然天氣是海參養殖的天敵,一到夏季,海參受高溫影響會縮水,這時養殖戶會把海參集中推入市場,價格也只好任由收購商“蹂躪”。
此時,海參加工企業就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前我省海參加工企業甚少,這都使得海參價格一降再降。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福建的海參養殖屬于短平快產業,周期短,無法掌控定價權。因此海參養殖戶的命運,不僅需要優化養殖模式、提升養殖技術,更需要當地相關部門的扶持,構建屬于自己的產業競爭力。
來源:東南快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