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突破了優質稻品種、栽培、推廣、產業開發四大瓶頸,讓八閩田頭稻花飄香,宜優673再生季百畝片平均單產創造了601公斤的世界紀錄。
9日,記者在建陽市莒口鎮后山村優質稻千畝示范基地看到,福建省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創造的29個優質高產抗病的優質稻新品種,以及中國種業及米業企業以優質稻新品種開發的9大品牌系列高檔優質米產品。
2009年福建啟動現代農業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聘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鄭家團任首席,設推廣、栽培、植保崗位專家,在八閩建立11個綜合試驗推廣站,圍繞優質稻產業鏈缺失環節的關鍵技術開展協作攻關。
鄭家團透露,4年間,福建推廣優質稻3223萬畝,稻米優質率由45%提升到71%,優質稻總產量占口糧消費量由36%提高到70%,其中高檔優質米部頒優質米二級以上種植面積占全省優質稻由15%增加到45%。優質稻平均畝產達到606公斤,比2008年增產21%,超高產突破800公斤。累計助農增收38.68億元人民幣,實現水稻高產種植向優質高效轉變,福建人主糧消費也由吃飽向吃好轉變。
福建省農業廳副廳長黃華康則披露,2008年福建稻谷消費量779萬噸,其中口糧消費優質稻630萬噸,而福建自產優質稻只有230萬噸,缺口要從外省調入。福建水稻產業體系建設逐年減少了優質稻谷的調入量,保障了糧食安全。”
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告訴記者,福建水稻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對保障國人口糧安全與農民增收意義重大。它不僅突破優質稻品種、栽培、推廣、產業開發四大瓶頸,更創造了天優3301、甬優6號、甬優9號百畝片平均單產886、875、818公斤的國內最高紀錄,甬優9號首次突破部頒一級優質米單產超800公斤,宜優673再生季百畝片平均單產601公斤的世界紀錄。
來源:福建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