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農業龍頭企業遍地開花 農民收入增幅首超城鎮


    時間:2012-08-27





      日前,記者走進連江縣坑園鎮下嶼村,一股城鎮化氣息撲面而來。村里高樓林立,家家戶戶都住套房,房內閉路電視、煤氣灶、抽水馬桶等設施一應俱全。沿2.5公里長、18米寬的村主街走去,頭頂上看不到一根電線,公廁整潔干凈,有專人管理。這樣的鄉村,讓住在城里的人都心生向往之情。近年來,我市加大農業投入,逐步建立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投入機制,扎實開展農村現代產業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有效促進農業生產快速發展,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民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廣大農村呈現出嶄新的面貌。

      農業龍頭企業遍地開花

      福州沿江沿海且多山,富饒的山水使得農林牧漁產業發達。如何讓優質的山水資源得到充分的挖掘?聰慧的福州人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優化農業結構,因地制宜進行產業布局。

      2011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553.1億元,比2005年的290.79億元增長近一倍。各地分別形成以水產、畜牧、果蔬、食用菌、茶葉、花卉與竹木等為主導的區域特色產業。在沿海地區形成三大水產品加工業產業群,在永泰、閩清、閩侯形成了李、梅、橄欖產業集群。相對集中和合理的布局為下一步的產業升級和產業集群發展奠定基礎。

      在此期間,全市涌現出200多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其中,68家市級以上龍頭企業產品獲省級以上名牌。“福州茉莉花茶”、“漳港海蚌”、“永泰李干”獲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福州茉莉花茶”、“福州橄欖”、“永泰芙蓉李”、“永泰李干”獲國家工商總局“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福州茉莉花茶”、“長樂青山龍眼”、“羅源秀珍菇”獲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

      在優化結構的同時,農業部門還加大科技對農業的支持力度,建立一批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基地和農業行業技術中心。省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市科技特派員創業示范基地為農民研發新技術、推廣新品種,解決農業問題。

      目前,福州水產批發市場批發總量超過69萬噸,在全國排名前列。位于馬尾區的海峽水產品交易中心水產品年交易量超過200萬噸,交易額近300億元,是全國最具規模的水產品交易中心及遠洋漁業集散基地和海峽兩岸漁業合作交流的重要通道。位于閩侯的海峽南通農產品批發物流中心總投資12億元,總建筑面積47萬平方米,涵蓋了蔬菜、果品、副食品等五大專業批發市場。另外,我市還建成閩農網、福州農業信息網等,為農產品交易提供及時的信息。
    農民過上新生活

      日前,記者在福清市岸兜村看到:買米買水只要撥一通電話就可以了;家里的羊丟了,警方通過全球眼探頭輕松鎖定盜竊嫌疑人;家中遇到急事,撥一個鍵就可以自動呼叫親朋好友……

      村黨支部書記陳繼香告訴記者,目前岸兜村不僅實現了光纖到戶,全村還覆蓋了3G網絡,建起了三農網。政務公開、供求信息、招工信息、企業信息、涉農信息、文化生活、服務指南等一一上網,村民通過三農網可以及時了解鄉村發展動態和市場經濟信息。

      近年來,我市不少村支部率領黨員依托依山傍海的地理優勢,大力實施“黨建項目帶動工程”,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以羅源縣北山村為例,該村推行“公司+農戶”的模式,在羅源灣海面養殖太平洋牡蠣1000多畝、大黃魚900多萬尾、白對蝦1200多畝,成立了水產養殖、銷售一條龍服務的農民合作社,帶動300多戶村民脫貧致富,全村水產養殖年創產值4000多萬元,村民年人均收入從2006年的3500元,提高到現在的8000多元。走在北山村新建的環村水泥路上,一棟棟精巧的別墅式聯建房、整潔的內河、綠樹掩映的村道,讓人感受到北山村民的幸福生活。

      我市不少農村還建起了文化活動中心,建成了敬老院,成立了老人舞蹈隊……農民的生活越來越有味了。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

      2007年,福州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為6286元;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增長到10107元。這是福州12年來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首次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創歷史新高。

      和前些年不同,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的主要收入已不再是務農或外出務工,還有在家門口合作社或公司打工的工資性收入,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的經營性收入。有的農民開展科學種植或養殖,做起了老板成為農業大戶;有的農民利用家門口的農業資源辦起了加工企業;還有的農民利用天然的地理條件優勢,搞起了農家樂……

      農民富裕了,他們個人在教育、衛生、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的消費也越來越多,生活日漸豐富。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農民主動走進農村職業教育班和成人教育班,學習最新的勞動技能;有的農民還集資籌建地方戲曲班子,為愛好戲曲的農民提供娛樂和培訓基地;有的農民還集資擴大村衛生所的規模,提高衛生保健的能力……

    來源:福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