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但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廈門,卻逆市而上。據統計,今年1月-8月全市新增企業9772戶,增長9.67%,其中內資企業9434戶,注冊資本263.12億元;外資企業338戶,注冊資本9.13億美元。在國際市場低迷的形勢下,為何廈門企業依然保持了如此幅度的增長?
廈門市工商局局長陳海疆昨天接聽市長專線時表示,今年出臺的20條惠企新政,起到了明顯的作用。新興業態可予以登記注冊20項惠企新政,今年4月17日經市政府批轉實施,其中最著名的一條就是“臺灣商標可申請廈門市著名商標認定”。
但20條新政的內容遠不止于此。陳海疆介紹,“放寬行業核定標準”這一條,讓多家新興行業企業順利領到了“出生證”。截至本月,廈門已有離岸呼叫中心、云計算、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新興行業企業900多戶。
據了解,許多新興行業和新興業態,目前還沒列入國家《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給“身份認證”帶來了難題。20項新政明確,10多類現有行業分類標準中未載明的新行業新業態,可予以登記注冊,順利解決了上述問題。
企業名稱可以加“閩臺”
在服務兩岸交流方面,20條新政放寬了臺商投資主體資格證明限制、企業名稱使用限制、登記文件辦理期限限制、延長經營期限變更登記限制、分期繳資期限限制、企業分支機構登記限制等一系列限制條件,臺資企業來廈投資環境更加寬松,已有數百戶臺企受惠。
比如在名稱方面,新政提出,除國家另有專項規定或與已登記同行業企業字號相同外,允許臺商投資企業使用臺灣地區投資者的字號、臺灣地區地方方言用語或馳、著名商標的英文字母作為字號;經市政府批準,允許臺商投資企業在企業名稱登記時將區域特征與“廈門”連用作為行政區劃使用,表述為“廈門閩臺、廈門海峽、廈門海峽兩岸”等。
經市政府批準,臺商洪明章在集美后溪創辦的廈門閩臺民俗文化古鎮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受益的企業。
允許臺企使用知識產權出資
20條新政,積極拓展臺商投資企業出資方式和出資渠道,扶持企業成長壯大。允許臺商投資企業股東以其擁有的對本企業的合法現匯外債債權及本企業的稅后利潤、企業儲備基金、企業發展基金作為出資,辦理注冊資本增資變更登記;開展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權、域名權、非專利技術等新類型知識產權出資試點工作。
陳海疆介紹,目前,廈門以知識產權出資的企業已達21戶,以高新技術成果出資的有7戶,以股權出資的有6戶。
來源:東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