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候中心采用新標準“炎熱指數”,分析了近31年各省會城市和直轄市氣溫,福州炎熱程度僅次于重慶。日前,國家氣候中心專家對近31年氣象綜合研究表明,在全國所有省會城市或直轄市中,福州的夏季炎熱程度排名全國第二,僅次于重慶,超過了曾經的“四大火爐”中的南昌、武漢、南京。
福建省氣候專家表示,該排名綜合了多項氣象要素,特別是濕度,更貼近人體感知。以高溫天數排名并不科學。今年7月,福州曾15天連續高溫,成為全國連續最長高溫的省會城市,一時間福州被稱為“火爐”。截至15日,雖屢有臺風影響,但今年福州高溫天數也已達23天,排名全國第七。
而據中央電視臺氣象節目主持人宋英杰博文曾公布的2000—2009年數據顯示:在全國高溫天氣溫超過35℃總數排名前10的大城市中,福州以375個高溫天氣名列第一。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四大火爐”一般指重慶、南昌、武漢、南京,但近幾年來,因福州常出現高溫,在排定的新“四大火爐”中,福州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
但在2010年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宋英杰表示,自己公布的僅僅是高溫日的天數,與“火爐”搭不上邊。火爐只是民間說法,官方從沒進行過任何排名。再者,一個城市是否很熱,除高溫天數外,還要考慮35℃氣溫持續時間及最低溫度、城市空氣是否對流等情況,簡單看高溫天氣不全面也不客觀。
炎熱指數包括了濕度
為此,國家氣候中心氣象專家構建了一個判斷指標——“炎熱指數”,主要考慮氣溫和相對濕度對人體舒適狀況的綜合影響,同時確定了炎熱指數的計算公式。炎熱指數值越大,人體感覺會越不舒適。
為了使得出的結果更具有代表性,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根據1981年到2011年這31年的氣象觀測資料,綜合分析我國主要城市的炎熱指數、極端最高氣溫、高溫日數、夏季平均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等要素,得出的結論是,近31年全國夏季炎熱程度靠前的10個省會城市或直轄市為:重慶、福州、杭州、南昌、長沙、武漢、西安、南京、合肥、南寧,福州僅次于重慶。
炎熱指數更貼近人體感覺
對炎熱指數,我省氣候專家表示,相比于單純的溫度高低,炎熱指數更貼近人體的感覺,因為炎熱指數融入了一個重要的天氣指標,即濕度。如同樣的高溫下,北方地區較為舒適,除了因為高溫持續時間短、溫差大外,很重要的原因是空氣濕度低。而福州除了溫度高、三面環山熱量難散發外,濕度也較高,因而炎熱指數也就較高。
據介紹,人體為了維持體溫穩定,需要釋放多余的熱量。在高溫條件下,如果空氣干燥,可以通過出汗和汗液的蒸發來散熱,但如果空氣濕度太大,人的散熱系統的效率就下降了,人體汗液無法蒸發散去,就會感到很不舒服。
據悉,我省氣象專家也構建了炎熱指數統計模式,不過,對于該模式,目前各地、國內外融入的要素有些差異,但得出的結果都大同小異。現在人們在新聞里也會看到炎熱指數,在不少旅游景點也新增了炎熱指數的播報。
來源:東南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