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沿海200公里范圍內的地區以占全國不到30%的陸域土地,承載著40%以上人口、50%以上大城市,創造7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吸引80%以上的外來直接投資,生產90%以上的出口產品。福建亦如此,沿海地區6個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集中了全省77%的人口、82.5%的經濟總量。
有著豐富海洋資源、“開海興閩”傳統的福建,由此再次吹響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集結號。福建6日在福州舉行省委九屆五次全體會議,重點研討即將出臺的《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把目光投向海洋新興產業。
中共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會上表示,福建要瞄準海洋新興產業,重點突破海洋生物醫藥、海洋能源開發、海水淡化等一批關鍵技術,促進成果轉化。
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福建已有良好開局。在與廣東毗鄰的福建詔安,借助3年前引進潤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金都工業集中區劃出18平方公里設立產業園,專注發展海洋生物醫藥產業,目前已有6家企業入駐,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初現雛形,成為福建“十二五”期間唯一海洋生物產業基地。
在招商局漳州開發區,荷蘭豪氏威馬投建全球最大規模的生產基地,2007年投產以來累計交付海上起重機、海底鋪管設備和海上石油鉆機等高端海工產品近60臺,并與美國諾爾港機一起,使之成為福建品類最齊全的海洋高端機械裝備制造基地。
據福建當局規劃,今后幾年福建海洋新興產業將重點培育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郵輪游艇等產業,促進園區化、基地化發展。
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方面,福建近海有海洋生物3000多種,其中有藥用價值的近千種,在海洋藥品、保健品方面已取得一大批市場化前景廣闊的科研成果,已有海洋生物醫藥企業20多家。
“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是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孫春蘭提出,福建要立足良好的造船工業基礎,適應世界海洋資源開發的需求,積極研發海洋石油平臺、浮式生產系統、海洋石油開發專用船舶等,推進傳統船舶工業向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轉型。
促進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打造中國東南沿海海洋工程裝備總裝基地,是福建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的新目標之一。同時,福建也正加快廈門國際郵輪母港基地建設,推動廈漳泉游艇產業集群化發展,打造集游艇產品研發制造、交易服務、休閑運動為一體的中國游艇產業重要基地。
在福建的游艇產業基地布局版圖上,漳州的龍海隆教灣已進入人們的視野。首鋼已啟動在隆教灣投資200億元人民幣的計劃,將以游艇產業為核心,建設濱海旅游綜合項目。
而在發展海洋新興產業的規劃中,福建還將培育發展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新材料、深層海水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
海洋新興產業被擺上福建發展的重要戰略位置。當局認識到,這不僅為福建經濟轉型帶來發展后勁,也為福建解決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環境問題展現巨大空間。完
來源:福建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