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福清市城鄉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研究總報告》以下簡稱“戰略規劃”順利通過專家組評審。報告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這是該研究院首次為縣級城市編制的發展戰略規劃。這是福清市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把握歷史機遇,支持和融入平潭開放開發,打造福州次中心城市,加快開創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舉措。
福清迎來歷史關鍵期
戰略規劃認為,平潭開放開發的空前力度、福州大都市區整合的加速推進,給福清發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福清整體發展已進入快速轉軌期,把握這個歷史關鍵期,可引領海西及廣大內陸地區實現經濟快速轉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為此,戰略規劃為福清描繪了一個總體定位,即聯動平潭發展的先行區,海西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和臨港產業基地,生態、休閑、宜居的著名僑鄉。
戰略規劃提出“三步走”計劃。近期:以東部龍江新城、福州保稅港區、融僑擴區為依托,服務先行、設施先行,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現代制造業、集裝箱物流業、高端服務業快速推進,初步實現轉方式、調結構。中期:圍繞平潭實驗區,功能融合、職能互補,發展高技術產業、高端制造業、高端商務業,重點啟動融僑高技術產業區,逐步形成兩個千億產業基地,東部新城與平潭良性互動,基本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遠期:強化高端消費、科技創新和文化交往功能,完善城市綜合服務職能,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建成面向國際的生態休閑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全面做好同城化對接
立足區域視野,戰略規劃提出了“兩軸”“兩帶”“三板塊”的市域空間結構。
“兩軸”即“龍江綜合服務軸”和“漁平產業集聚軸”;“兩帶”指“福廈高端制造產業帶”和“環福清灣特色經濟帶”。
“龍江綜合服務軸”依托龍江生態廊道,推動城區東擴,通過“繁、榮、昌、盛”四條交通干道向東延伸,依次串聯融僑母區、西部城區、老城區、龍江東部新城、海口片區、高鐵站片區等功能組團,是福清未來實現服務提升和品質再造的主體軸線。該軸線主要承載生活服務職能,以及高端的科技研發、總部經濟等生產性服務職能。
“漁平產業集聚軸”主要依托漁平高速及第四上島通道,自西至東依次連接漁溪、上逕、江鏡、三山、高山等地,是對接平潭產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區域。
“福廈高端制造產業帶”主要依托沈海高速和305國道,自北向南依次連接鏡洋工業園、融僑母區、融僑高新區、融僑臨港產業區和江陰工業區,向北連接福州,向南對接莆田,依托港口的帶動效應和現有產業基礎,做強做大福廈產業帶。
“環福清灣特色經濟帶”依次連接元洪投資區、中心城區、海口休閑組團和龍高半島東岸地區,是應對大區域沿江向海發展的重要空間支持。
“三板塊”分別為“中東部現代服務板塊”、“東南部新興產業板塊”、“西北部生態經濟板塊”。三板塊的功能指引,打破原有城鄉格局及鄉鎮界限,因地制宜,將整個福清市域按照產業、生活服務、生態三個圈層劃分,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產、城、港一體化發展
針對區域總體發展的新變化,福清戰略規劃在空間布局上提出了“半島跨越、中心擴容、港區升級、港業互動”的空間戰略。
半島跨越:即工業跨越,以江陰半島、龍高半島作為區域工業化升級的主要載體,充分利用臨港、岸線、土地資源和既有產業的比較優勢,依托福州國家級保稅港區整合興化灣產業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打造引領海西經濟轉型的現代制造業產業基地;
中心擴容即服務擴容:中心城區結合高鐵站、融僑開發區升級和一江三溪治理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融合平潭拓展服務功能,重點培育金融保險、商業商貿、生產性總部經濟、會議會展和旅游服務等職能,完善民生保障工程,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重點打造東部龍江新城;
灣區升級即品質升級:整合福清灣生態資源和區域性旅游要素,與平潭一起提升灣區的生活、生態、旅游價值,強化福清特色景觀和特色功能融合,提升全域的空間價值,增強福清市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更好的對接福州馬尾新城和平潭實驗區建設,整體打造海西現代服務新平臺,著力培育福清灣國際化休閑、度假、商務住區;
產城互動:即職能互動,明確中心城區、產業區、配套區、港區的產業定位和職能分工,通過交通、服務、工程設施、景觀塑造、生態安全等方面的協調規劃,整體推進產城港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宏偉的規劃需要項目的支撐和扎實的建設步伐。目前,對應的產業轉型升級和基礎設施建設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臨港產業集聚發展漸成規模;江陰港區擴展配套建設正在推進;貫穿福清中心城區的母親河——龍江生態服務廊道正在形成;龍江東部新城建設已悄然啟動;打造中心城區道路框架的清繁路、清榮路、清昌路、清盛路東延工程正在加快推進;沈海高速復線建設也在緊張推進。
來源:福州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