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專家來廈分析中國經濟前景


    時間:2012-02-09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可能結束,GDP增速可能下降2至3個百分點。這種階段性變化比美國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還要大。”昨日,在市國資委舉辦的“廈門市屬國資監管企事業單位董事長總經理高級研討班”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分析了國內外經濟形勢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轉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所長張文魁則提出,“‘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時代是否結束?我認為,即便黃金時代結束,我們還有‘次高速增長、較高通脹’的‘白銀時代’”,中國的“三化”未結束,高速發展未到拐點。

    經濟發展面臨轉折

    邵寧談到,中期來看,美國經濟不容樂觀,“類似美國這樣的前沿國家,每當重大科技產生,便進入一個長增長周期,但是,近四五年產生重大科技的可能性不大”。他還認為,歐洲國家政府的支出下降、消費水平下降不可避免。邵寧因此認為,中國出口中期也不看好。

    邵寧提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主要支撐因素均出現新變化,因此,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轉折。相對低的生產要素成本、相對大的市場、引入國外成熟技術比較容易以及中國的高儲蓄率,“構成了制造業發展的完整循環”,推動了中國經濟連續30年的高速增長。

    如今,生產要素成本,尤其是維持了30年的低人工成本,正在快速上升;中國與國外技術水平差距逐漸縮小,導致引入國外先進技術的難度陡增,“長期依靠引進技術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但是,邵寧說,這種不再依靠“窮人因素”的轉變是好事,是進步的標志。

    我們還有“白銀時代”

    張文魁分析,從2003年以來,除了金融海嘯短暫的一兩年之外,我國經濟整體上處于快速增長期,目前這個時期還沒有結束,因為驅動這一輪高速增長的“三化”———重化工業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仍未結束。

    “到2015年,中國人均GDP保守可達1萬美元,從國際上看,人均GDP到達這一水平后,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約200輛,目前我國企業每千人汽車擁有量約70多輛,即便達不到國際平均水平,屆時我國汽車擁有量也將翻一番”,張文魁以汽車為例,說明重化工業化的發展前景依然樂觀。

    他還認為,盡管歐美出現危機,但是新興經濟體,特別是亞洲國家,可以彌補歐美留下的真空,因為“全球70億人口,40億在亞洲”。他尤其看好東南亞和南亞,“這可能是下一個世界經濟增長極”。張文魁預計,盡管中國經濟增速總體將呈現下降趨勢,但是,在“十二五”的大部分年份里,中國經濟仍能保持在9%左右。

    來源:廈門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