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地處福建東南沿海,擁有世界石都、中國水暖之鄉、中國芯谷等一批產業名片。石材產業是南安市第一個千億產業集群,當地擁有石材生產企業超1700家,上下游產業鏈從業人員25萬多人,年產板材占全國產量的60%,石材產品占全國市場份額的70%,進口、出口石材量分別占全國的60%和55%,贏得了“世界石材看中國、中國石材看南安”的美譽。
他山之石
初冬時節,第24屆中國(南安)水頭國際石博會暨石設計周及第8屆中國(南安)泛家居主題活動周如期而至。2000多名各地石材精英企業家和設計師受邀觀展,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石材產區組團參展。
在奢石家居區,記者遇見了正在洽談業務的納色爾·阿瑪米,這是一位常年與中國石材企業有業務合作的伊朗石材商人。“2009年,我第一次來到中國。這么多年來,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商家總是以開放的態度、友好的精神與我們進行合作,他們的信任讓我深刻理解了中國發展迅速的原因。”納色爾·阿瑪米說,中國企業在加工、運輸等各方面很規范,技術研發更是日新月異。
“雖然今年運輸成本比以往高出不少,但我們仍從烏克蘭進口了2000多立方米石料,投入市場后十分暢銷。”烏克蘭參展商馬克西姆·特里亞蘇諾夫操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告訴記者。他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者的品位和購買力不斷提高,高端石材產品越來越受青睞。另外,中國的營商環境良好,政府部門服務企業也很用心。
水頭鎮,乃至南安市,既不產大理石,也不產花崗巖,并非石材的主產地。二十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南安從國外進口荒料石材,在本地經深加工制成精品,而后銷往世界各地,在石材生產、加工和貿易規模上越做越大,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升。南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了產業、基地、市場三者間良性互動,成為輻射全球的世界級石材生產交易中心。
今年前三季度,南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近1300億元,增長7.5%,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近八成行業實現增長。尤其是石材陶瓷業增長13.1%,出口增長16.0%。
南安市市長王連贊說,愛拼敢贏的南安人用30余年時間,一路乘風破浪、跨越山海,“買全球、賣全球”,用一塊小石頭撬動一個大產業,創造了全球四成產量的亮眼成就,闖出了一條獨具特色、跨越發展的石材路。
投石問路
在福建省華輝石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記者看到金剛線石材切割設備——線鋸正在切割大型荒料石材,不僅噪聲小,而且產生的石粉少。
“線鋸技術是石材行業革命性、顛覆性的技術,是石材行業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南安市推廣運用該循環經濟新技術后,荒料切割成材率可提升15%,石粉排放減少80%,全行業荒料切割成大板石材出材率已由5年前的77%,提升到目前最高的97%。”南安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劉曉江說。
“智能化生產如何實現?”“技術迭代突破口在哪?”……面對行業發展之問,南安市以創新求變的決心,勇于探索,線鋸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由南安市聯合華僑大學成立的石材產業技術研究院耗時兩年推出。
“線鋸設備替代原有的‘鋸、切’工藝,可以解決攔在產業智造升級路上的高耗材、高噪聲、高廢渣等‘三高’難題,助力石材產業技術升級,推動石材產業轉型蛻變。”福建南安市豪闊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江海說,企業在線鋸的原理上繼續進行技術攻堅,實現了一臺機器在切割奢石、大理石、花崗巖的過程中靈活切換,讓工人得心應手、操作自如。
為進一步推廣線鋸在石材行業的應用,根據“推廣運用石材線鋸促進石材企業增產增效若干措施”獎補政策,南安對購買金剛線石材切割設備的規上企業,按當年度實際購置款的15%一次性給予補助。同時,開展石材行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賽馬”活動,組織國內科研院所、南安石材生產企業和在南安注冊的線鋸裝備生產企業,三方聯合攻關,推動線鋸技術持續迭代突破。
從過去的石材銷售到現在的“石器”銷售,南安石材機械裝備企業也已形成一個強大的“石器矩陣”,不僅延伸了石材產業鏈,而且也成為當地產業經濟領域的新增長點。
“近年來,南安石材產業以高質量發展為契機,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廣運用石材掃描儀、線鋸、智能橋式切石機等機械裝備,石材加工流程形成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制造技術,走在全國甚至全球石材行業前列。”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會長劉良說。
“石上”文化
“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石材產業也亟須一場深入產業底層的變革。我們從設計師的角度,欣喜地看到石材逐漸擺脫‘粗大笨’的刻板印象,在新技術的加持下逐漸‘高精尖’,變得輕盈、靈巧、多變、無處不在。”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副總干事黃志達說,石材已經從單純的建筑裝飾材料,搖身一變成為家具、擺件、掛畫等,甚至跨界到汽車、無人直升機等領域,為天馬行空的設計提供了實現的基礎。
近年來,南安市引導石材行業與各類設計師團隊合作,成立設計創新中心、文創企業,開發各類石材用品,激發產品的活力。步入福建五克拉石業發展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在燈光襯映下,各類超薄型石板產品五光十色,讓人目不暇接。該企業董事長許長城說,超薄石材厚度僅0.5毫米,輕便又耐磨,可做手機外殼,也可打造成彎曲形態,應用于家具、雕塑裝飾等。
走進國家4A級旅游景區——英良五號倉庫·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記者看到石材打造的創意美學空間里,天然石材的斑斕色彩與自然寫意,融入現代家居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座占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的展館,集中展示了從天外隕石、巖礦化石、石器文明到現代石材藝術及應用的完整脈絡。
“用博物館的語言講述石頭的文化和故事,將文化注入石材產業,是企業的必由之路。”在劉良看來,石材產業發展到今天,除了進行技術升級、品牌升級以外,產業文化升級也至關重要。
中國石材協會常務副會長齊子剛說,南安在石材裝備技術、規模、材料,以及產品應用、產業文化等方面的新變化,都代表著我國石材產業發展的新態勢。(記者 林凱 林善傳)
轉自:經濟參考報v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