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營高新產業園將申報國家級園區


    時間:2013-03-11





    上月底,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萬慶良到白云區召開現場會,給予白云區明確定位,即高標準打造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聚集區、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先行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試驗區、廣州北部重要生態涵養區。

      白云區未來將如何落實上述目標呢?上周五,新當選的白云區長葉牛平接受記者專訪,暢談發展思路。他表示,今年白云區制定了“跳起來摘桃子”的經濟發展目標,目前一二月份各項經濟數據表明開局良好。下一步將繼續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提高,“一定完成任務,交一份滿意答卷”。

      精彩觀點

      目前白云區正在制定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初步計劃建設民營企業發展庫,篩選一批民營企業作為白云區幫扶的重點,篩選一批民營企業的項目作為白云區集中服務的重點,構想鼓勵、激勵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服務措施,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

      我們需要探索一種共建共享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這條道路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城鄉一體的示范區,核心內容是,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把農村、農民納入城市化發展的整體體系,讓廣大農民能夠安居樂業、有保障,帶著財產有尊嚴地融入城市生活。

      為滿足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白云區堅持疏堵結合,制定了農民建房的管理實施細則,即凡是已在街鎮備案的,凡是屬于一戶一宅、三層半、建基面積80平方米或總面積不超過280平方米條件,均可備案,允許建房。

      【談發展布局】“一軸三中心”發揮空港優勢

      葉牛平在增城任職多年,對于增城、白云兩地發展的差異,他認為這兩個地方都有加快發展的優勢,唯一的差別是增城作為城市副中心,正處在擴容發展的新階段,建設和發展的任務很重;白云區既是都會區,又是城市副中心,因此其優化提升和擴容發展的任務同樣很重。“這兩個地區都是實現理想、干事創業,為廣州城市的發展作出貢獻的好地方。”

      關于功能地位,葉牛平表示,目前白云區基本形成了“一軸三中心”的發展布局。一軸即廣州北軸,以空港大道為載體,連接空港經濟區與白云新城,形成廣州都會區到空港區的交通聯系軸。三中心即白云新城商業文化中心、白云區綜合服務功能中心、空港商務中心。

      葉牛平指出,北部要依托空港打造空港經濟區,形成空港都市;南部要依托白云新城,加快白云新城的功能優化和開發進程。目前,白云規劃了一條空港經濟發展帶,將通過“一軸三中心”形成都會區和副中心聯結的紐帶,以民營產業園和廣州國際健康產業城為東西兩翼,整體優化白云區經濟發展格局,真正發揮空港、都會優勢,實現差異、協同發展。

      【談民營經濟】建民營企業發展庫幫扶民營經濟發展

      據統計,白云區民營經濟份額已占全區經濟總量的65%,遠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多家民營企業穩居行業龍頭。那么,白云區將如何進一步做大做強民營經濟呢?

      對此,葉牛平表示,圍繞打造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的聚集區,白云區目前正加快發展白云民營高新產業園,規劃面積近30平方公里。該產業園目前正積極爭取申報國家級園區,這得到了廣州市長陳建華的支持。該園區也獲得了獨立的規劃、土地儲備、土地收益、園區開發、園區招商和園區發展的經濟政策。按照打造千億級產業園區的要求,白云區將在發展先進制造業、航空制造業、航空物流業的同時,加大科技、商務服務、居住配套功能的開發,將民營科技園打造成白云區經濟加速發展、民營經濟加快發展的產業聚集區。

      為了服務好民營經濟的發展,據葉牛平透露,目前白云區正在制定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初步計劃建設民營企業發展庫,篩選一批民營企業作為白云區幫扶的重點,篩選一批民營企業的項目作為白云區集中服務的重點,構想鼓勵、激勵民營經濟發展的財政服務措施,加快民營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打造了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兩個平臺,成立民營經濟企業發展中心,為民營企業開辟綠色通道;并建立區主要領導定期和民營企業聯席會議制度,研究解決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

      除了民營經濟,白云區還制定了十大產業項目和十項重點工程,這包括白云新城商貿文化功能區、廣藥白云生產基地、居家用品園區等產業項目,未來將通過一手抓整改,一手抓提高,實現“跳起來摘桃子”的發展目標。

      【談管理創新】將金沙洲建成廣佛同城示范區

      白云區是廣州最大的郊區,也是流動人口多,社會公共服務任務繁重的區級單位。據了解,目前白云區有223萬常住人口,150萬登記在冊流動人口,流動人口占全市流動人口的21%。面對如此情形,白云區將怎樣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創新呢?

      “本地已經富裕起來的人和部分貧困人員的矛盾、本地人和外地人的矛盾這兩類問題日益突出,”葉牛平分析指出,這需要在社會管理工作中摸索解決。白云區力圖實現戶籍和非戶籍、常住和短暫居住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都能共享公共服務,都能共享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發展的成就,“讓所有人融入白云,成為真正的新白云人”。

      據悉,在備受關注的同德圍和金沙洲公共服務完善方面,白云區就實施了服務管理創新,采用“政民互動”的先進理念,“問計于民、問需于民、問效于民”。據了解,目前“幸福同德圍”和“美麗金沙洲”建設正在有序推進。葉牛平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城中村規劃改造的進程,爭取實現美麗金沙洲,實現廣佛同城的示范區。

      【談城鄉一體】讓農民帶著財產有尊嚴融入城市生活

      白云區有著典型的城鄉二元結構,其農村面積占全區面積近2/3,面臨著城鄉一體化加快發展的問題。

      葉牛平認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我國城市化進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上而下,另一種則是自下而上,這兩種進程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樣也積累很多問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進程可能帶來城中村、失地農民的就業和生活保障等問題,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進程造成了工農混雜、城鄉混雜的問題,在經濟得到一定發展同時,也犧牲了一定的公平、生態和健康。

      “我們需要探索一種共建共享的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葉牛平說,這條道路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城鄉一體的示范區,這條道路的核心內容是,在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中,把農村、農民納入城市化發展的整體體系,讓廣大農民能夠安居樂業、有保障,帶著財產有尊嚴地融入城市生活。

      其中,“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是城鄉一體化的途徑之一。葉牛平指出,美麗鄉村不僅僅是環境漂亮,房子漂亮等物質形態,更重要的是農民的收入增加了,農村的管理有序、發展文明,按此思路,白云區的農村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城中村,二是規劃發展區的農村,三是生態發展區的農村。

      就這三種農村類型,葉牛平提出“新城區,新市民;新社區,準市民;新農村,新農民”的目標。他說,城中村的農村通過三舊改造,改變傳統的雜亂生活方式、城市形態,和以出租屋經濟為主的收入,通過制度的完善成為真正的市民。在規劃發展區的農村,通過提前規劃新的社區,引導村民居住上樓、物業入園,讓現在無序的居住狀態向城市社區靠攏,培育“準市民”;生態區的農村,通過以工促農,通過生態旅游、品牌農業,通過提高經濟發展的能力,重點完善基礎設施、進行環境整治、提升居住水平,培育“新農民”。

      【談生態文明】每個街鎮至少建1公園

      坐擁白云山、帽峰山、白云湖、流溪河,白云區生態資源豐富,因而也被稱為廣州北的“生態涵養區”。葉牛平表示,在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的同時,要更加注重保護山水、保護田園風光,讓鄉村的美麗成為美麗廣州的一部分。

      據了解,白云區就生態文明建設制訂了兩大方案。一是高快速路網和城市主干道等高(快)速出入口的“凈化、綠化、美化”三化工程的工作方案,二是白云區建設“花城綠城水城”的工作方案。葉牛平告訴記者,前者已經開展了實質性的工作,將爭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白云區高快速路網的出入口“凈化、綠化、美化”工程;爭取用兩年的時間,把白云區高快速路網兩旁的景觀林帶建設好,讓白云區市民獲得一個干凈、整潔的市容環境,感受到春意盎然的城市風貌。而圍繞建設“花城綠城水城”的目標,白云區制訂了十大工程計劃,包括圍繞一河(流溪河)、兩湖(白云湖、白海面)、一灘(人工沙灘)打造的水景觀工程;以高(快)速路及出入口為主的主干道景觀綠化工程;以一山(白云山系)、一河(流溪河)、一湖(白云湖)、一城(白云新城)為特色的綠化景觀建設工程等。此外,還發揮生態農業優勢,為農民增收增加途徑、為廣州都市提供安全食品。

      關于建設生態白云的資金投入問題,葉牛平表示,白云區堅持政府主導,發動全社會“愛綠”、“護綠”的積極性,例如,剛剛舉行廣州園博會的白云公園,就是通過政府主導規劃,由政府投入部分資金,然后發動社會企業和各鎮街,共同建設園林景觀,把園林景觀展覽和永久的城市公園建設結合起來。據統計,白云公園建設的總投入約3800萬,其中政府投入了500萬,社會各界共投入了3000多萬。

      【談“兩違”查控】今年已拆除違建超過20萬平方米

      白云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徹底扭轉“兩違”現象屢禁不止的局面。那么,這一目標將如何呢?

      對此,葉牛平表示,白云區已經制定了關于查控違法建設的管理細則,進一步明確巡查、立案、查處、報告和拆除、問責。據介紹,首批要拆除的43宗違法建設中,目前已有40宗已經拆除,3宗正在拆除中,拆除面積近8萬平方米,同時,各鎮街按照“冒頭就打”的原則,自選動作拆除違法建設150多宗,拆除面積約13萬平方米。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兩違”歪風。

      葉牛平還指出,為滿足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白云區堅持疏堵結合,制定了農民建房的管理實施細則,即凡是已在街鎮備案的,凡是屬于一戶一宅、三層半、建基面積80平方米或總面積不超過280平方米條件,均可備案,允許建房。

    來源: 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