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組赴洛杉磯期間,深圳新世界集團董事長黃偉正好也在美國。
2010年的兩次成功并購,使這位深圳企業家在美國擁有兩家五星級酒店——位于洛杉磯市中心的萬豪酒店和著名景點環球影城附近的喜來登環球酒店。并購,是企業“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之一。
近年來,包括新世界集團在內,華為、中興、邁瑞、中集等大批深圳企業成為美國并購市場重要的“買手”。金融危機是抄底良機
深圳新世界集團在北美的辦事處就設在洛杉磯市中心,主要負責兩個酒店的經營管理。旁邊的萬豪酒店正在裝修當中,“明年裝修完工后,我們就正式更名升級為凱悅酒店。” 黃偉的秘書徐聞一邊領著記者參觀,一邊介紹。
談及這次并購,黃偉說,“我們在合理的時間、以合理的價格收購這兩家酒店。”黃偉的得意之處,在于把握良機,果斷出手,成功抄底。
萬豪酒店建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舉辦前夕。2007年,Namco Capital公司以1.09億美元購入該酒店,不料第2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酒店因此債務纏身,經營陷入困境。2010年3月,新世界集團在出資6300萬美元之后,成為萬豪酒店的新主人。
時隔9個月,新世界集團再次出手,以接近9000萬美元的價格“吃下”洛杉磯環球影城附近喜來登環球大酒店。這家酒店具有40多年歷史,是洛杉磯著名的地標性建筑,當地開發商Love Enterprises在購下該酒店時,花了1.22億美元的高價。
兩家酒店合計總市值超過1.5億美元,是迄今中國企業進軍美國酒店業的最大宗收購案。美國加州洛杉磯郡投資貿易中國代表處首席代表王輝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次提到這宗“連下兩城”的并購案時說:“金融危機正是深圳企業抄底的良機。”
此次赴美,黃偉坦言也在尋找投資機會,只要位置、價格和前景都滿意,不排除在不久的將來再度出手收購。
并購助深企打開海外市場
并購,也是深圳企業進軍美國甚至打開全球市場的一條捷徑。在位于新澤西莫瓦市的邁瑞研發中心,記者聽到這樣一個生動的例子——2008年,邁瑞以2.02億美元收購美國老牌醫療設備公司Datascope監護業務,一舉成為業內“老三”。
“我們與Datascope早期就是緊密的合作伙伴,Datascope是一個有50多年歷史的老品牌,2000年開始我們就幫他們OEM產品。”邁瑞國際營銷系統總監余深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兩家公司的合作充滿戲劇性,隨著邁瑞規模和實力的不斷增加, Datascope開始意識到邁瑞正在成長為一個越來越強的競爭者,遂放棄與之合作。不過,幾年之后,當Datascope經營面臨巨大壓力的時候,當年的伙伴和對手,再一次走到一起,Datascope主動提出將公司的核心業務出售給邁瑞。
在余深衍看來,這是一次雙贏的并購。一方面,解決了Datascope的困境;另一方面,邁瑞獲得了研發團隊和相關知識產權,以及美國300床以下中小醫院監護市場的50%份額,由此獲得了在美國市場繼續擴張的橋頭堡,并成為全球第三大監護設備制造商。
“以前,邁瑞做海外市場一直是通過代理商銷售。這樣雖然可以在短時間內較快地鋪開網點,可是我們一方面沒辦法直接接觸消費者,另一方面也沒有售后服務網絡,我們的銷售增長很快遇到瓶頸。” 余深衍說,收購Datascope,使邁瑞在美國、英國、荷蘭、德國、法國等地有了直銷網絡,“如果不是并購,可能至少要花5年來建設這個網絡,成本難以計算。”
實現全球資源的優勢互補
“并購之后,我們關掉了Datascope的生產線,轉到了深圳,將研發的前端放到了美國。” 在余深衍看來,并購不僅助企業打開海外市場,更實現了全球資源的優勢互補。“這種調整,使我們大大節約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研發的優勢。”
不僅如此,通過并購,邁瑞還實現了人才的國際化。余深衍說,由于中國企業長期給人的印象是做低端產品,邁瑞想吸引優秀的國際化人才加入比較困難,而此次通過并購,成功地吸收大量的美國專業技術人員。
并購的成效很快顯現。2011年以來,邁瑞相繼推出V系列高端監護儀、A5麻醉機等革新產品,都是收購Datascope監護業務以后中國和美國研發團隊“融合創新”的結晶,尤其是V系列監護儀獲得了“2011醫療設備設計杰出獎”金獎。
“并購初始,我們生產的產品只打Datascope的品牌,后來就嘗試著將邁瑞的品牌打在旁邊。現在,我們已經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去掉Datascope,只打邁瑞的品牌了!” 余深衍告訴記者,并購讓邁瑞走向國際,并購后七個季度的銷售額,都實現百分比雙位數的增長。
并購不是有錢就行
談起并購的經歷,采訪中,許多深圳企業都有相同的感受:并非有錢就行。
邁瑞董事長徐航有個形象的比喻:并購就像結婚,雙方的了解與溝通非常重要。“我們非常了解Datascope,大家合作‘眉來眼去’已經很多年,彼此存在信任基礎,各自的能力也非常清楚,否則,‘一見鐘情’式的并購會比較危險。”即便如此,在成立之后,邁瑞還設立整合經理崗位,專門負責美國公司與深圳邁瑞的協調溝通,以消除文化的差異,提高合作效率。
“一定要做足功課。”這是深圳集裝箱公司負責人的建議。該公司通過并購成立了美國VANGUARD集裝箱拖掛車制造公司。在對美國公司并購之前,他們對美國市場和集裝箱拖掛車行業進行了近兩年的調查研究,在印第安納州選定了幾個收購對象并通過破產拍賣形式并購了美國企業。“這種方式的并購,被拍賣公司財政狀況完全公開,買方對其債務情況一目了然。”
事實上,深圳企業在美國的并購并非一帆風順。比如,2008年起,華為陸續提出競購美國設備提供商3Com、美國私有寬帶互聯網軟件提供商2Wire和摩托羅拉移動網絡基礎設施部門,但這三次收購都未獲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 CFIUS的批準,眾所周知的“安全問題”讓華為鎩羽而歸。
如何讓深圳企業在海外更受歡迎?中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沈國放說,在分析失敗的原因時不應簡單化和政治化,要將各方面原因總結起來。他為打算“走出去”的企業提出建議:一是苦練內功,不只是經濟實力,更重要的是企業文化、企業理念、管理思路都要有國際眼光;二是要對投資兼并企業目的地國的形勢、法律進行深入研究,需要的話可以聘請一些權威人士或者權威機構來完成分析報告;三是吸收國際化的管理人才;四是高調宣傳對投資目的地國所作出的貢獻,包括稅收、就業等。
來源:深圳特區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