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繼2010年廣東省被列為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后,日前《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得到批復,這意味著廣東省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已被全面納入國家宏觀規劃。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發展海洋經濟’‘建設海洋強國’等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海洋工作的高度重視,也為廣東海洋經濟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廣東省委、省政府認為,當前廣東海洋事業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臨新的歷史發展機遇。廣東將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加快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來抓,力爭在全國率先建成海洋經濟強省。
2011年,廣東省海洋生產總值達9807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18.6%,占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逾21%,連續17年蟬聯全國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冠軍。
為順應經濟轉型大潮,廣東已將海洋經濟定位為重要主攻載體,把擴充經濟總量、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放在海洋經濟上。日前廣東發布發展臨海工業、海洋新興產業、濱海旅游業等實施方案,提出了總投資逾萬億元的177個重點建設項目。
結合國家相關規劃部署,廣東正積極發揮多重優勢,加快全海岸謀劃打造“濱南海海洋產業走廊”。根據廣東制定的臨海工業實施方案,立足前3年,著眼5年,按照“三區、三圈、三帶”的海洋綜合開發新格局,統籌協調珠三角、粵東、粵西三大海洋經濟區臨海工業空間布局。根據方案,到2015年廣東將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
具體說來,珠三角地區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和清潔能源產業,著力打造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形成若干具有國際水準的臨海工業集群。粵東地區重點發展石化、裝備、能源產業,著力打造規模和水平全國領先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粵西地區重點發展鋼鐵、石化產業,著力打造形成沿海重化工業產業集群。
除此之外,到2015年,廣東還將打造廣州、江門、深圳核電產業基地,形成粵東粵西沿海能源生產基地、珠三角清潔電源基地以及若干個沿海煤炭、原油接收儲備基地等。
為實現上述目標,廣東將實施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升級、沿海石化基地擴能等四大工程,重點建設項目55個,投資總額將達8000多億元。
在發展傳統海洋經濟體系的同時,廣東還大力培育打造海洋新興產業。
來源: 羊城晚報網絡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