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21日開始,廣州市政府下轄的41個政府部門在一天多里集中動作,在各自的官方網站上公布了2011年部門決算。
并單獨列出了2011年部門“三公經費”決算數據,繼北京、上海、陜西、四川4個省直轄市級政府2011、2012連續兩年公布“三公經費”之后,廣州市成為全國首個公布“三公經費”的市級政府。
查閱了廣州市一些政府部門公布的2011年部門決算,各部門均按廣州市財政局的規定公開了部門職能、部門決算單位和人員構成、2011年部門決算表和決算情況說明,其中決算表格6張,分別為公共預算收支決算總表、公共預算收入決算表、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決算表和“三公經費”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記者注意到,廣州市此次公布的6張部門決算表格和今年7月中下旬中央部門第二次公布“三公經費”的表格一樣。在今年北京、上海各政府部門公布的2011年部門決算中,決算表格也大都是這6張。
“從公布時間集中、格式統一這些形式上來看,經過這兩年的預決算公開實踐,‘三公經費’公開已經有了不小的進步,但不足之處還有很多。”上海財經大學教授鄧淑蓮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
據介紹,根據財政部國庫司編寫并下發給各級財政部門的《2011年度部門決算報告編制手冊》,各個政府部門的2011年部門決算表應該有12張,其中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還應包括基本支出決算明細表和項目支出決算明細表。“目前公布的6張表格中,雖然各部門基本上都將數據細化到項一級科目,但由于主要是按照支出的功能分類進行排列,極少涉及經濟分類科目,公開數據仍然較為籠統。類似工資福利支出、差旅費、接待費、辦公費等更為細致、也更容易被普通人理解的數據,仍然沒有與公眾見面,公眾很難判斷資金使用的合理性。”
鄧淑蓮解釋說,支出的功能分類可以告訴公眾,公共資金用在了何處,而經濟分類則是讓公眾了解公共資金是以何種方式被使用的。在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決算明細表中,就是以經濟分類的科目,如工資福利支出、辦公費、印刷費、取暖費等。
由于支出的功能分類相對艱澀,難以被普通人理解,一些網友對一些部門的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中的科目數字產生了疑問:例如,廣州市教育局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中編碼為“20199”以及編碼為“2019999”的科目,為何都是“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公共預算收入決算表中,編碼為“207”的科目是文化體育與傳媒,編碼為“20701”的科目是文化,這兩個科目是什么關系?
鄧淑蓮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支出的功能分類分為類、款、項三級科目,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屬于款一級科目,上面是公共服務這一類級科目,下面只有一個項一級科目,同樣稱作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屬于類一級科目,文化屬于它下面的款一級科目。
備受關注的“三公經費”決算數據賬單中,大多數部門在“因公出國境”費用的解釋說明中提供三部分內容——“去了多少人”、“去了哪里”和“干了什么”,各部門還列出了單位公務車保有數量以及每臺車的平均運行維護費用。
但是,記者注意到,仍有不少網友存在疑惑,有網友提出:有的部門買一輛新車花了20多萬元,有的花了30多萬元;有的部門出國人均花5萬元,有的花3萬元,還有的花幾千元。為什么差別這么大?
最受網友質疑的是: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有1名人員參加廣州市婦女代表團,去西班牙、瑞士交流兩國婦女與兒童組織的基本發展情況,了解當地的婦女參政及受教育的權利維護狀況,還深入了解了當地婦女保障與維權的政策。有網友問:“林業局的人需要了解外國的婦女工作嗎?”
鄧淑蓮認為,監督“三公經費”支出不能單純看費用多少,要看支出的合理性,不該花的花一分錢都是問題。
目前,各部門“三公經費”公開得還是不夠細。如果能在公開新的車輛購置數量和保有量的基礎上公開車型,公眾就能判斷每輛車每年的花費是否合理。同樣,公開每次因公出國境的原因、考察活動安排等,就會消除公眾相應的疑問。
除了“三公經費”,中央各部門2011年的行政經費決算數今年也首次向公眾撩開“神秘的面紗”。 7月中下旬中央各部門公布的行政經費非常簡單,一般表述為:關于2011年度行政經費支出統計數,匯總×部門2011年度行政單位履行行政管理職責、維持機關運行而開支的行政經費,合計×萬元。
今年8月,北京市公布的2011年全市行政經費同樣是一個數字,沒有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在此次廣州市各政府部門公布的2011年決算中,沒有單獨列出行政經費,只是在公共預算支出決算表中,有行政運行這一科目。
據鄧淑蓮介紹,我國行政經費不是單獨的預算科目,簡單來說,行政經費主要包括要從財政撥款中拿出多少錢給公務員發工資、福利,拿出多少錢支付辦公大樓的水電費、辦公經費等。2007年中國財政預算開始采用新科目體系,行政費支出分散在諸如一般公共服務、外交、國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等功能分類中。若要掌握政府行政費用,需要從這些分類中,分離匯總出政府執行以上職能時自身的花費。
在鄧淑蓮看來,僅從一個數字無法看出行政經費的具體構成,公眾判斷每一筆支出是否合理無從談起。
此外,鄧淑蓮認為,目前中央和地方的部門財政決算數字看上去繁多,但是卻缺少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必要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有助于公眾和媒體判斷有關部門花納稅人的錢是否物有所值,有沒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同時,也為財政部門做下一年度部門預算提供參考依據。
佛山5年投入100億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http://www.gd.chinanews.com 2012年11月30日 09:25 來源:南方日報 - 南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賈抒在今日下午舉行的佛山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動員大會上,佛山透露已向社會征求《佛山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意見,據悉,佛山計劃未來5年投入100億創新資金,帶動社會1000億投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
佛山方面表示,區域創新體系不完善、創新支撐和引領能力不強是制約佛山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瓶頸,而創新型國家建設為佛山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提供了重要機遇。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系統構建區域創新體系,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區域和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佛山意義重大。
《規劃》指出,佛山將鎖定“國際高端制造業基地”、“國家產業技術創新高地”“全國科技、產業、金融“三融合”示范區”、“國家創新驅動示范城市”四大戰略目標。
到2017年,佛山將建立較為完備的技術創新體系,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機制體制健全,創新投入、創新能力、創新績效和城市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整體創新水平實現新跨越,基本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全社會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5%,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地方財政支出比重達到3%;研發人員達到8萬人,萬人口研發人員密度達到80人,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達到20個,省級創新平臺達到100個;發明專利年申請量達到6000件,百萬人口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200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
到2020年,全面建成國家創新型城市,自主創新水平進入全國前列,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全社會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5%,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0%,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0%。
科技創新團隊入駐佛山最高可獲800萬獎勵
記者今日下午從佛山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動員大會上獲悉,佛山將面向光電產業、新材料、新型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機械裝備、家用電器等近年我市重點發展的產業和領域,加快引進一批瞄準國內外技術研發前沿,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團隊,并由此帶動各領域建設一批不同層次、結構合理、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的科技創新團隊。
引進團隊將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世界一流水平的創新科研團隊、國內頂尖水平、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科研團隊和國內先進水平的創新科研團隊,經評審入選的創新科研團隊可獲得市財政專項經費資助,其中世界一流水平團隊700萬元至800萬元,國內頂尖水平、國際先進水平團隊400 萬元至600萬元,國內先進水平團隊100萬元至300萬元;經評審入選的科技特派員團隊可獲得市財政5萬元的個人資助。
同時,創新科研團隊的資助除市財政投入資金外,各有關區政府按照不少于市財政支持專項經費額度1:1的比例提供配套資金。在落戶居留、配偶安置、子女入學、醫療保障等方面也將享受特別待遇。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