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停止66項行政審批 二手車鑒評機構審批取消


    時間:2012-11-06





      廣東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獲重大成果,獲國務院批準先行先試對百項審批事項作出調整

      19項審批權限由國家下放到廣東,15項審批由省級下放到市縣

      今年以來,為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著力提升體制競爭力,廣東全面啟動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了積極成效。省政府分別于7月和9月公布了第一、二批調整審批事項目錄,共對383項審批事項作出調整。

      根據8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廣東省“十二五”時期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的精神,近日,《國務院關于同意廣東省“十二五”時期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的批復》正式印發,批準廣東對100項行政審批事項作出調整:一是同意在廣東區域內停止實施66項行政審批事項,二是同意下放34項行政審批事項的管理層級。這對廣東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具有重大意義。

      廣東停止實施66項行政審批事項

      一、取消鮮繭收購資格認定、設立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審批、港澳航線水運服務企業的設立、變更核準、對臺小額貿易公司設立審批等34項行政審批事項。

      二、明確將軟件產品登記、資產評估機構年檢、旅游飯店星級評定等32項職能逐步向社會轉移。

      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等審批取消

      批復停止實施的行政審批事項主要包括:取消或向社會轉移一部分對經營活動、設立相關企業的審批和機構、人員資質資格核準、認定及證書核發事項。如取消鮮繭收購資格認定、設立二手車鑒定評估機構審批、港澳航線水運服務企業的設立、變更核準、對臺小額貿易公司設立審批等34項行政審批事項,目的是降低準入門檻,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明確將軟件產品登記、資產評估機構年檢、旅游飯店星級評定等32項職能逐步向社會轉移,由符合條件的行業協會實行自律管理,目的是減少政府管制,充分發揮其他社會主體的協同治理作用,進一步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邊界,處理好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加快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社會治理模式。

      外商投資道路運輸審批下放到粵

      下放至省級或省級以下政府管理層次的審批事項主要包括:能源、交通、原材料、機械制造等投資項目核準,區域性、地方性企業設立、經營活動立項審批等。如將原屬國務院部門實施的50億立方米含50億立方米以下非跨省天然氣管道項目核準、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省內發行放映機構舉辦中外電影展映活動和參展影片審批等19項審批事項下放到廣東省實施。

      同意將原屬省級實施的建設經營性公墓審批、外商投資的產品出口企業和先進技術企業審核確認、經營獸用生物制品的獸藥經營許可等15項審批事項下放到市、縣政府實施。

     廣東將努力成為行政審批最少先行區

      市一級明年一季度基本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新快報訊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廣東將認真貫徹國務院決定精神,用足用好中央賦予的政策,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把先行先試工作與轉變政府職能結合起來,與強化監管和服務結合起來,努力成為全國“行政審批項目最少、服務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審批過程最透明的先行區”,并主要抓好以下五項工作。

      市縣審批制度改革明年完成

      一是狠抓改革事項落實。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所有改革事項全面落到實處。全面推進市縣兩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爭市級明年一季度、縣級明年上半年基本完成改革。

      推進社會組織去行政化

      二是切實抓好向社會轉移職能工作。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實行分類分步轉移、有序推進,確保相關事項“轉得出、接得穩”。已經具備條件的事項,盡快實施轉移;基本具備條件的事項,進一步創造條件,逐步實施轉移并明確分步驟分階段的工作安排;暫不具備條件的事項,加快培育社會組織,給予一定的轉移過渡期并明確過渡期內的管理安排。組織實施《關于進一步培育發展和規范管理社會組織的方案》,推進社會組織去行政化和去壟斷化。加大對行業協會發展扶持的力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公益事業,促進社會組織良性有序發展。

      簡化流程推進網上審批

      三是加快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出臺《廣東省行政審批事項目錄管理辦法》,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管理,嚴格按《行政許可法》設定和實施許可事項,建立審批事項動態清理機制。創新行政審批方式,建立和完善審批標準,明確審批要件,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批程序,加快網上辦事大廳建設,推進網上審批、并聯審批和服務質量公開承諾,進一步健全行政審批服務體系,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水平。

      健全政府日常監管體系

      四是切實加強政府日常監管。在加大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轉移力度的同時,按照寬準入、嚴監管的原則,建立健全政府日常監管體系,盡快制訂出臺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調整事項監管的意見,對取消和調整的行政審批事項,由各相關部門分頭逐項制訂監管辦法,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監管措施,強化工作銜接,避免出現監管真空;同時,加快綜合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創新管理服務的方式方法,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在“管住”的基礎上切實“管好”。

      嚴查利用審批違紀違法

      五是強化對行政審批的監督。推進“陽光審批”,加強社會監督。加快完善和推廣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加強審批實時監管,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評估和問責機制,嚴肅查處利用審批權違紀違法案件以及擅自設立審批事項的行為。

    來源:金羊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