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朱泥壺手拉成形,風格獨樹一幟。
謝華的《弓門提梁壺》首次賣出六位數價格。
“把潮州的手拉朱泥壺做好,就可以像宜興紫砂壺一樣,做出大產業來。”2011年2月,時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張春雷在潮州舉行的“中國工藝美術之都”全國評審專家聯席會議上說。那年的秋天,潮州朱泥壺大師謝華的單個手拉壺以17萬元成交,潮州朱泥壺價位首次進入六位數時代。酒香無奈巷子深,功夫茶之鄉的潮州朱泥壺長期不為外界所熟知了解。
日前,終于迎來千萬元訂單,首批50多把朱泥壺已賣光。
潮州朱泥壺行業發展又面臨著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又該如何克服?
第一個春天:首次參展獲兩金
謝金英是潮州工藝美術協會會長,也是公認的潮州工藝美術界“老行尊”。在他看來,潮州朱泥壺產業雖已發展歷經數百年,但真正“走出潮州”只不過才幾年的時間。
“在2004年深圳舉行的一次廣東省工藝美術展上,潮州朱泥壺世家代表人吳瑞深帶著茶壺去參展,一次拿走了4個獎,2金1銀1銅。”他說這樣的展覽會原則上是一個人不能拿兩個金獎的,可潮州朱泥壺的亮相還是讓評審專家們難以割舍。
“可以說,這次獲獎給潮州的朱泥壺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觸動。”謝金英說,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因為在此之前的潮州朱泥壺都只是日用品、商品,“第一次作為藝術品去展覽,讓潮州朱泥壺變成了藝術品、工藝品”。
從那之后,潮州的朱泥壺大師們開始頻繁出展,不斷在國內各型展覽上斬獲大獎。這個行業也紛紛涌現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而就在前不久結束的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結果公示名單上,出現了潮州朱泥壺大師謝華的名字。
“把一把手拉朱泥壺做好,就可以像宜興紫砂壺那樣,在潮州做出大產業來。”2011年2月,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藝美術行業專家齊聚在潮州評審“中國工藝美術之都”時,時任廣東省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張春雷說。
張春雷沒有提潮州木雕、潮繡這些已經名聲在外的品種,唯獨提到了潮州朱泥壺。為什么呢?“跟宜興比起來,潮州朱泥壺的文化含量并不差。只不過,長期以來自我宣傳力度不夠,在社會上認知度不高。”張春雷說。
酒香無奈巷子深 終于迎來千萬訂單
秦平是國內一家著名連鎖茶業公司的采購經理,負責處理茶具事務,對中國茶壺有很深的了解。可他不知道潮州有人在做手拉壺。2012年3月,他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一把手拉壺拍出17萬元》。“這是一把謝華的提梁壺作品,從圖片上看造型與宜興壺有不同之處。而且,根據新聞報道這把壺拍賣的17萬元是潮州手拉壺目前的最高價格,但在我們看來這個茶壺的價位還有空間。”秦平說。
秦平把這種現象歸結于“推介不夠”。他說,他在福建和北方的茶業連鎖企業都沒有見過潮州壺的推介。
秦平兩赴潮州,實地看了謝華的朱泥壺作品。“我們認為謝華的茶壺在客戶中有接受性。在隨后的一次全國市場業務訂貨會上,一下子被訂了113把。”據介紹,這113把朱泥壺價值千萬元。
僅幾十人能做壺 想學藝拜師無門
楓溪人吳德盛,5年前,在他50歲的時候突然想要學做功夫茶壺。可他很快就發現,即便喜歡這個行業,想入門都沒那么容易。
“在潮州做茶壺的都是祖祖輩輩相傳的,都當作獨家秘密,你想學根本找不到師傅教。”吳德盛說,潮州的朱泥壺師傅們手藝根本不傳外人,即便是一家人也只是“傳男不傳女”,“就算是表弟去表哥那里都不能說拜師的話”。
吳德盛買回來一套工具,找來泥料開始在家里摸索。“搞了好幾個月,一點頭緒都沒有,眼睛也不行了。”回憶那段經歷的時候,吳德盛說,他開始把自己關在離家幾十米外的作坊里,常常做到深夜。
“把一堆泥土做成一個手拉壺有好幾十道工序,你會不斷遇到問題,一切都要自己來摸索。”直到半年后,吳德盛才拉出了第一個自己還算滿意的手拉壺泥胚。今天,55歲的吳德盛已經能夠做出來一個完整的作品并在市場上銷售,可他認為仍然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這也就是潮州朱泥壺面臨的真實困境:一方面,這個行業如要發展,就需要更多人進入,但目前在潮州只有幾十個人能做茶壺;另一方面,傳統的傳藝方式又限制了人才的進入。
業界希望的理想模式:數千從業者、成熟產業鏈
“單純從價格上來看,宜興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的一把紫砂壺普通價位都要幾萬元,潮州同樣大師的朱泥壺可能才幾百近千元,價格相差百倍。”潮州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謝金英說。
與市場銷售渠道的聲音一樣,謝金英也把這種情況歸結于推介和宣傳的不足。
作為朱泥壺世家“俊和號”第五代傳人的謝華則認為,除了推介不足之外,潮州朱泥壺行業的從業者也太少了。“最好是能夠有幾千人的規模,這樣才能夠推動整個產業的發展。”謝華說,傳統的朱泥壺制作包括泥料配制、燒制等等都是一個人做,這樣的傳統模式也必須打破――在謝華看來,這個產業要發展,必須要有分工。
“這樣效率才能提高,才能做得更好。而在產品做出來之后,又應有市場的銷售、推介的專業平臺。”謝華說,潮州的朱泥壺產業必須具備從業者多、產業鏈豐富的兩個條件,才能夠迎來快速的發展。
專家:宣傳、人才兩條腿走路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聯誼會會長張春雷說,他看好潮州朱泥壺的發展前景,但這個行業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宣傳推介力度不夠,認知度不高,要讓外界知道潮州朱泥壺的特點特色和內涵并不差”。
“宣傳、人才,兩條腿走路,建議政府和專業學校加大人才培養,讓更多的人才加入到這個行業里。”張春雷說,潮州朱泥壺還有發展的一個優勢是原料資源非常豐富,并且價格不高,足夠支撐整個產業的發展。
來源:廣州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