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第六個、廣東首個國家級新區,無論是新、舊廣州城區人,還是南沙人,無不期待,近期獲批并正式發布的《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將給就業人口、城市配套設施、樓市、旅游業民生等四方面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口與就業 南沙擁有339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但現有常住人口僅有26萬人,對比老城區的人丁興旺,南沙顯得有些人氣不足。
有專家認為,目前南沙最大的問題正是人口太少。不過,隨著新區的開發步伐加快,數十個大項目的落戶,帶來了高達百萬個就業機會,未來南沙的人口也將得到快速增長。
數十大項目落戶南沙拉動就業
遠離廣州城區、基礎設施不夠完備、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較弱,這些一直是南沙目前人少人氣不旺的原因,也成為制約南沙發展的短板。隨著新區規劃的正式發布,一個可預見的事實是,大量重點項目的相繼落地與建成,將帶來眾多的就業機會,而進駐新區參與開發的建設者們將聚集人氣,拉動配套設施的完善、消費、旅游、房價的勃興。
記者注意到,去年10月,涉及企業總部、高科技、商旅、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總投資超過100億元的10個項目落戶南沙。12月,南沙又將28個大型項目攬入懷中,項目合同金額達468億元。這些項目內容廣泛,涉及區屬國企戰略性項目、生產性服務業、總部經濟、城市綜合服務及先進制造業等五類產業板塊。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表示,大項目的落地對于一個地區的發展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大項目大企業的帶動能產生投資效應,吸引更多投資項目落地此處,為當地的發展帶來足夠的資金。另一方面,在拉動就業這一點上作用明顯。以南沙海港城這一商業貿易項目為例,首先,其中聚集了較多的服務業,有較大的人力需求,能有效促進南沙當地的就業。其次,由于這一項目的落地,帶動了南沙當地服務業的發展,相當于為南沙現有的產業提供配套設施,留住在當地就業的人群。如果將品牌做大做強,還能吸引其他地區人群前去消費。預計未來南沙的發展將提供百萬個驚人的就業機會。
服務業高知人才成首批開拓者
百萬就業機會拉動下,南沙人口結構將產生怎樣的變化?廣東省參事陳鴻宇表示,日后南沙產業發展將以現代服務業為主,主要是生產性服務業和知識性服務業,由于這兩類服務業在規劃前期會帶來部分的就業需求。“這主要是因為南沙產業定位較高,其占主要比例的兩類服務業對人才需求條件高,而南沙自身原先發展已達到一定規模的造船、汽車發動機等制造業技術成本也比較高,將首先吸引較多的有文化、有知識的高知識人才到南沙就業”。
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張勁松則表示,大項目的進駐一方面能給產業發展帶來支撐作用,另一方面能一定程度上提供就業崗位,促進當地的就業。他指出,南沙以服務業為主,而服務業本身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含量比較高,能提供各種不同的就業崗位,也有利于就業人才結構的優化,未來南沙人口的構成主要是來自服務業從業人員。
未來保持80萬人口為理想狀態
陳鴻宇表示,目前南沙的發展模式正從產區融合走向產城融合,即產業和城市化的結合,這需要南沙做好前期綜合性的建設工作,在發展該地區產業的同時,也要完善這里的基礎設施和服務配套,力求居民在這里生活能像在老城區一樣方便,這樣久而久之,在那里就業的人群將愿意住下來,周邊地區的人口也會慢慢集聚到這里來。他還指出,由于廣州的發展需要,未來將會有部分人群“南遷”,南沙將承載這部分人口。
“就業人群定居南沙后,聚集人氣對南沙未來發展至關重要”,向曉梅指出。據記者了解,南沙擁有339平方公里的陸地面積,不過現有常住人口僅26萬人,老城區的人丁興旺讓南沙望洋興嘆。
一片即將騰飛的處女地南沙未來將達到多少居住人口的容量?廣東省社科院廣東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認為,大量人口的涌入對未來不一定是件好事, 人口爆炸式的增長,給城市帶來了很多的負擔與隱患,從城市長遠發展規劃來看,實在得不償失。
對此,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林江認為,南沙目前最大的難題是人口很少,如果南沙人口保持在80萬左右,將是一種理想狀態。
我們不是很快速地要增加人口,而是要從產業結構、功能布局的需求,來考慮今后人口的構成。
——陳建華
來源:大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