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規劃財政稅收扶持,低速電動車“出局”
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是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以及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但截至2011年底,我國在25個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總計推廣節能與新能源汽車16834輛,僅達到預計推廣數量的35%以上。對此,《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
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燃料電池汽車、車用氫能源產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規劃》進一步明確了中國新能源發展的技術路線:以純電驅動作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
低速電動車一直是業內爭論的焦點問題,本次《規劃》明確規定,到2015年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車速不低于100公里/小時,這也表明了政府堅決不扶持低速電動車的決心。
為保障《規劃》實施,財政與稅收也將有相應優惠。《規劃》透露,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對實施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給予適當支持,引導企業在技術開發、工程化、標準制定、市場應用等環節加大投入力度,構建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給予補貼,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汽車;發揮政府采購的導向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規模。
廣東落地2015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5萬輛
省政府昨日在轉發國家《規劃》的同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系列意見,要求一并貫徹執行。
意見明確了工作重點,要求堅持產業轉型與技術進步相結合,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政府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培育產業與加強配套相結合,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開發和產業化;推廣普及LNG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和短途純電動汽車。
意見提出的目標為,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建立以骨干企業為核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用10年左右的時間將廣東建設成為產業規模、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均居國際前列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為此,《意見》提出,近期我省將重點實施廣東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工程,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珠三角地區更新或新增公交車要采用新能源汽車。爭取到201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規模達到5萬輛。
充電設施以及電池儲能技術一直被認為是阻礙電動車推廣的瓶頸。對此,《意見》提出,在配套設施建設上,適度超前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充氣設施,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智能、規范、便捷的充電充氣服務網絡,加快實現新能源汽車在珠三角地區的無縫駁接運行。探索具有商業可行性的市場推廣模式,推進車電分離、裸車銷售、電池租賃、整車租賃、充換電服務等多種模式的試點。
為保障實施,《意見》要求,相關部門要分別在行業準入、核心技術攻關、充電充氣設施建設、車輛入戶年檢、產業標準、充電充氣價格和路橋通行費及停車費等方面研究制定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產品推廣應用的政策措施。
新能源汽車
推廣難在哪
分析
省技術經濟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陳子教表示,新能源汽車要推廣,一個是要增加市民認知,另外一個是增加配套和核心技術的攻關。
他表示,市民對新能源領域從認知到習慣有一定過程,應該在鼓勵使用上增加投入。如新能源汽車以公交應用為先,在規劃上應避免冒進,應培育大型汽車企業為開發主體,以示范應用帶動產業化。從這個角度看,《意見》提出“珠三角更新或新增公交車要采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范城市”,思路都是對的。
但從目前全世界的技術水平來講,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經濟綜合性能與傳統汽車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也同樣只有靠技術進步和創新來解決。
此外,從目前的技術能力看,純電動汽車普及難度很大,政府雖然有補貼,但因為受到充電設備限制,再加上三五年換電池涉及很復雜的產業體系,“這是一個雞跟蛋的關系。先有產業又沒有市場,產業經營不下去,先有市場產業又落后,所以這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系。”
他表示,純電動先行在公交車上推廣是有發展前途的,開發企業和政府聯合是一種很好的方式。但在私用車方面,混合動力價格比較低,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而且有很多省市的一些探索已經很不錯了,原料替代這樣的方式目前比較適合中國。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