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7年終有果 廣州大橋東側將建24米寬新橋


    時間:2012-08-20






      喊了7年,終于要拓寬了

      廣州大道系統工程昨環評公示顯示,客村立交中山一立交亦同步拓寬,整個工程預計2014年完工

    喊了7年,廣州大橋終于要拓寬了!昨日,廣州大道系統工程——廣州大橋擴寬及客村立交工程正式開始環評公示。其公布的信息顯示,在現有大橋東側,將新建一條寬24米,長0.98公里的大橋。這意味著自2005年廣州市建委正式提出拓寬大橋可行性研究后,經過7年的討論,項目終于有了眉目。大橋建成之后,將大大緩解困擾番禺以及部分海珠居民過江問題。整個工程預計到2014年完工。

    項目設計時速60km

    環評公示透露的信息顯示,整個項目位于廣州大道中部,南起于客村立交,北止于中山一立交,全長3.87公里,按城市主干道,設計速度60km/h,雙向10車道進行擴寬改造。

      而記者了解到,目前一項工程大體需要先后經歷決策準備、項目立項、項目批復、編制環評報告、待其它審批批復之后,即可開展環評公示,若通過之后便可進行招標,然后施工。依此判斷,廣州大橋拓寬工程,環評是最后一關。

      拓寬計劃2005年已提出

      廣州大橋使用時間已超過20年,原設計通行能力為3萬輛/日,而目前的日均車輛通行量維持在10萬輛以上,交通壓力非常大,車流量已經嚴重超飽和,不堪重負。雖經多次拓寬改造,但廣州大道雙向為10車道,而廣州大橋目前只有雙向6車道,路寬橋窄,使其成為了瓶頸。尤其是早晚上下班高峰期,有時甚至可以從廣州大橋北的珠江新城隧道內一直堵到洛溪大橋南,綿延數公里一兩個小時動彈不得。事實上,關于拓寬廣州大橋的呼聲由來已久。在新光快速、南沙港快速路投入使用前,廣州南北交通長期由華南快速、廣州大道承擔。而因華南快速收費高,廣州大道承擔的交通壓力非常大,當時,媒體、市民及專家學者便開始呼吁拓寬洛溪大橋、廣州大橋。

      2005年,經過多年的輿論呼吁,廣州市建委正式提出了拓寬廣州大橋計劃。但此后,關于拓寬廣州大橋的呼聲雖然不斷,但方案一直未能出臺。直到去年2月18日,有關部門才向廣州市領導層遞交了《廣州大橋拓寬工程有關情況的報告》,建議推進廣州大橋拓寬工程項目實施,同步開展洛溪大橋拓寬原為市公路局組織策劃。同時建議在廣州大橋增設人行天橋,解決行人過江問題;路中央全線封閉,取消主線紅綠燈,實現廣州大道主線交通全線快速化。

      此后,去年3月7日,市府辦公廳專門組織市建委、市規劃局、市交委、市交警支隊、市國土房管局、市水務局、市港務局、市環保局、市地鐵總公司專題研究廣州大橋拓寬工程項目,并要求編制單位完善方案后再報市政府決策。

      2個懸疑

      新橋建成后,與老橋合而為一還是獨立?目前還未有定論

      而記者也了解到,因早前已在廣州大橋南北引橋的東側預留了位置,因此新建大橋不需要再進行拆遷。

      廣州大橋改造工程,到底是進行橋面拓寬還是在旁邊新建一座橋梁,此前一直存在爭論。而此次環評公示之后,也正式給這一爭論畫上了句號。但新橋建成后將是什么樣子?按照此前市建委公布的信息顯示,新橋將與原來大橋緊挨著,兩座橋最終將合并在一起,橋與橋中間用綠化帶隔開。但車輛是從同一個路口上橋,還是兩座橋獨立,目前還未有定論。

      何時動工?因手續辦理需一個過程,年內動工可能性不大

      項目何時可動工?這無疑是市民關注的焦點之一。

      “現在正處于環評公示期,我們也不知道結果會怎么樣,而且項目還存在變動的可能性,現在發布信息,時機不對,待方案確定后,將會及時公布。”在回答記者提問后,市建委如是表示。而對于項目投資額、準備情況等,市建委也表示暫時不是透露的時機。

      但此前,市建委有關負責人曾表示,雖然拓寬廣州大橋迫在眉睫,但因為項目的可行性論證等手續辦理需要一個過程,廣州大橋拓寬工程年內動工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走訪現場

      大橋附近居民擔憂噪音

      昨晚,新快報記者來到廣州大橋東側。記者看到在大橋東側沿江人行道上,聚集了大量的附近小區居民,居民或做健身,或跟隨音樂舞動。一位居民說,大橋下面的空地很寬敞并且晚上燈光很亮,非常適合活動,"如果在這建大橋,我們就要再另外找地方活動了。"

      記者在現場看到,如果環評通過建橋,珠江南側的起點很可能選擇在附近的藝洲路。而在距離廣州大橋西側40米的新理想華庭小區內,雖然已是夜晚,廣州大橋上的車流不多,但是記者仍然可以聽到車輛經過大橋發出的震動聲音。

      "在東側建橋,那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我們了。"一位小區居民說,一方面在大橋的施工階段,噪音會不斷持續,另一方面大橋建好后,車流就離小區更近了。"現在不知道工期有多久,但是在這里建橋噪音對我們的影響是很大的,而且出行也將受到影響。"

      專家解讀治堵

      公共交通才是最終手段

      聽聞廣州大橋要拓寬,幾位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都表示是個利好消息,將有助于緩解廣州南北交通擁堵問題,但這一措施只是一時之計。如何滿足未來廣州交通需求?對此,受訪專家都表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終手段只能是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的水平,取決于公共交通的服務水平。"廣州交通規劃研究所所長賀崇明表示,資源就那么多,靠增加道路設施,永遠不能滿足車輛增長對道路的需求,而國外大城市的經驗也表明,只有公共交通才是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的最終手段。

      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與賀崇明觀點相近。他們都認為,造成當前廣州交通擁堵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中心城區的功能過于集中,而新城區的功能不完善。

      "抽疏中心區的人口,才能最終緩解中心區的擁堵。"彭澎認為,此前廣州曾提出要發展周邊17個中心鎮,這個戰略若能延續下去,將大大減少中心區的人流量。

      相關新聞

      洛溪大橋拓寬也已開始計劃

      廣州大橋拓寬之后,行經廣州大道、廣州大橋的車流量將大幅上升,洛溪大橋、中山一立交等將成為新瓶頸。而按照此次環評公布的信息顯示,中山一立交已納入改造范圍,而洛溪大橋拓寬也將勢在必行。

      "如果廣州大橋拓寬了,就不會走新光快速路了。"家住番禺西部的多位市民表示,按照路程計算,走廣州大橋也更近一些,但因廣州大橋擁堵厲害,才改走新光快速路。而由于當前新光快速路車流大幅增長,導致上下班高峰期赤崗到珠江新城一帶交通已經非常擁堵,一旦廣州大橋交通狀況緩解,還將走回老路。

      但由此一來,洛溪大橋的交通壓力將大幅上升。對此,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表示,洛溪二橋的建設早就已討論,"20多年沒有加寬,現在已經是瓶頸,拓寬的呼聲已經很高"。

      而據記者了解,洛溪大橋拓寬項目原為市公路局1998年組織前期研究,擬按收費公路建設,2005年完成規劃設計條件批復和省交通廳工程可行性審查批復。但由于國家對收費公路的政策調整不批準普通公路收費項目,導致項目一直擱置。根據2010年政府機構改革后職責分工,有關部門已經將該項目納入計劃,開展前期工作。

      專家說--

      路網不足致交通擁堵 縱向要多建過江隧道

      縱觀廣州交通,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經形成了"四縱四橫兩環"的格局四縱分別是南沙港快速路、華南快速、新光快速路、廣州大道。而四橫則是指廣園路、中山大道-環市路、黃埔大道-東風路以及中山路。兩環則主要是指內環路和環城高速,但相對城區面積而言,路網仍顯得不足,這是造成廣州交通擁堵的最主要原因。

      "橫向和縱向的交通確實都需要完善。"廣州市社科院研究員彭澎指出,廣州最主要的中心城區呈東西分布,最主要的城市功能都集中在中山大道-環市路、黃埔大道-東風路以及中山路這些橫軸周邊,三條橫向的交通壓力異常巨大。他表示,未來臨江大道向東延伸,花城大道連接到科韻路、以及海珠區東西向的道路建設,也已經到了亟待解決的時候。

      "解決南北交通要比東西交通更迫切。"彭澎認為,廣州是濱水城市,前后航道流經市區,這使得過江交通顯得尤為重要。在南北交通問題上,除了四條大動脈外,解放橋、江灣橋、海珠橋等跨江大橋,也是緩解南北交通的通道,但目前承擔的作用并不大。他認為,還需要建設更多的過江隧道或者橋梁,"我認為隧道更好一點,更符合城市發展需求"。

      環評公眾10天

      公眾可從即日起10個工作日內采用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發表對該工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和看法。

      評價單位: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員村西街七號大院

      聯系人:江小姐

      聯系電話:020-85524452

      E-mail:hlsgzdc@163.com。

    來源:金羊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