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屆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舉行首次全體會議,萬科江灣大橋以東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改的議題引起高度關注。萬科5年前以“地王”價拍得的該地塊,將被政府收回。在這一原計劃建200米高住宅樓的地塊上,擬建3層高的孫中山紀念館。
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會上透露,為了收回這一地塊,政府至少需要付出7億元的代價。而在廣州20.39平方公里歷史城區范圍內,還有1000多個類似項目。如果讓這些項目繼續建高樓,歷史城區則無法保護;如果政府把這些地都收回來,成本將達幾千億。如何處理這1000多個已批未建項目?陳建華說,“這將是本屆規委會成立后的第一塊硬骨頭!”
地王原計劃建56層高樓
本次規劃范圍位于江灣大橋南,江灣路以東,北鄰大元帥府,西側為內環路江灣大橋引橋段,東側、南側為江灣花苑,用地面積為7560平方米。2007年3月,萬科信誠房地產有限公司通過公開出讓方式、以4.6億元的價格取得該用地土地使用權。
雖然該地塊面積不大,但作為市區中心少見的江景地,又毗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當時周邊不少樓盤房價已經飆升至15000元/平方米以上。當時該地塊起拍價為18660萬元,共有9個買家競投,萬科最終拿下地塊的價格比起拍價高出2.7億多,7082元/平方米的單價也創下當時的新高,成為“地王”。
根據最初的規劃,萬科地塊擬建設約56層、200米高的超高層商住樓,建筑面積達58624平方米,容積率高達7.754。但規劃部門在規委會上表示,因該地區位于老城區,交通壓力較大,緊鄰珠江及大元帥府,景觀區位重要且涉及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控制要求,不宜進行高強度開發,市政府擬將該地塊更改為文化設施用地,對現行控規進行修改。
政府拿回建孫中山紀念館
根據新的規劃,未來在這一地塊上新建的孫中山紀念館將是與大元帥舊址相匹配的綜合性展覽館,將按照國家級專題性博物館的標準進行建設,集展陳、教育、庫房、研究、管理功能為一體。
建筑容積率為1.50、建筑密度為30%,綠地率為40%。地上3層計算容積率面積為6350平方米,地下3層停車場面積為3000平方米,規劃建筑高度控制為25米。建筑造型體形簡潔,規劃還建議恢復該地塊原工業建筑形象,與文物建筑的歷史風貌相協調。
此外,孫中山紀念館以規劃道路分成南、北兩部分。道路以北擬建紀念館建筑主體;道路以南為大型旅游車輛地面停車場。而萬科已經完好的3層地下部分,仍可作為社會停車場使用,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紀念館建成后,小型車輛及內部辦公車輛停放在地下停車場,大型停靠在南側地面停車場,這樣大元帥府目前停車難的問題將得以徹底解決。而場內圍繞紀念館設置環狀道路,寬7米,滿足會車和消防要求。
廣州劃定20.39平方公里歷史城區,但保護范圍內千余項目已批出,陳建華算賬:
如收回1000處高樓要花幾千億
新快報訊對于20.39平方公里的歷史城區保護規劃,陳建華感慨道,目前政府處于兩難境地:如何讓這些項目繼續下去,1000處高樓出現在歷史城區范圍內,廣州的歷史城區就沒法保護了;“如果全部‘砍掉’,政府要付出很大代價,不要一萬個億,也要兩三千個億。”
政府處于兩難境地
“這個項目是我回來當市長后,收回的第一幅地,”陳建華對規委會委員們說,“這里是廣州重要的文化遺址,位于歷史城區范圍內,正好萬科批了未建。容積率超過了7,在這里片區里相當于紐約的世貿大廈了,所以政府是要下決心進行置換的。”
陳建華還現場算了一筆賬:5萬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如果按照每平方米3萬元的樓價來算,相當于15個億;即使是樓面地價也要1萬多,折算下來都要六七個億。
據了解,廣州已做了歷史城區的保護規劃,面積是20.39平方公里,劃定23片歷史文化街區,并初步認定了一批名鎮名村。陳建華遺憾地表示,在這20.39平方公里歷史城區范圍內,還有1000多個類似萬科項目的舊項目,這些項目從1992年至今的20年間批出去的。
如何處置這些項目?陳建華說,目前政府處于兩難境地:如何讓這些項目繼續下去,1000處高樓出現在歷史城區范圍內,廣州的歷史城區就沒法保護了;“如果全部‘砍掉’,政府要付出很大代價,不要一萬個億,也要兩三千個億。”
“這將是本屆規委會成立后的第一塊硬骨頭!”陳建華希望規委會委員、專家們共同來想辦法,解決這20年來未解決的問題,盡早拿出處理辦法。據了解,廣州市名城委將在近期將處理方案提交規委會討論。
“這是我們傳承嶺南文化的核心,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陳建華表示,“凸顯城市個性,這20.39平方公里是關鍵!”
花了大代價就要好好建設
陳建華表示,正因為花了很大代價才能拿回這個地,新的博物館更不能亂建,體量問題到底多大?是叫孫中山博物館,還是叫孫中山大元帥府舊址陳列館、紀念館?都要繼續研究。
他同時要求,要把周邊地區的包括大元帥府北廣場、何香凝雕塑在內的文化遺存,作為一個整體的文化片區進行規劃,并制定參觀旅游的線路,使之成為更受歡迎的文化設施。陳建華拍板說:“博物館、陳列館體量不一定要很大,動不動就幾萬平方米,應該走精品陳列的路線,不是越大越好。容積率不要再高了,但綠地率、建筑密度等可以有一些彈性,給下一步方案留有余地。”
來源:金羊網-新快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