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參考上海模式 廣州規劃國土兩局擬合并


    時間:2012-08-14





    從消息人士處獲悉,建委、國土局、規劃局合并調整方案主要是參照上海的設置,“調整方案由規劃局牽頭制定,已經有幾批人前往上海進行了考察學習,目前已有初步的方案出來。”記者多方走訪后得知,該方案目前仍在審批初期階段,還沒有實施的時間表。據了解,上海市政府下設立了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以及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上海的這一架構設置,相當于囊括了目前的建委、交委、規劃局和國土局,但廣州的方案里,主要是將規劃局和國土局合并成立新機構,而三舊改造和住房保障這一塊則劃歸到建委名下。”消息人士透露。

      消息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廣州GDP增速為8.3%,比11%的年度目標少了2.7%,101個重點建設項目完成投資277億元,僅占年度計劃的39%,“讓職能部門執行效率提速,是此次調整方案出臺的‘催化劑’,或者說是‘大背景’”。廣州市社科院研究院彭澎表示。

      對此消息,受訪的業內人士大多表示“值得期待”。廣州一家中型房地產公司負責人李先生表示,機構合并對企業來說是個好消息,辦事肯定要便利些,“之前報建一個項目,要分別去規劃和國土,合并之后走一趟就完事”。

      此外,調整也有助于解決“土規和城規不時發生沖突”等難題。相關人士舉例,“比如修一條路,城市規劃設定是可以修,可地的性質又是農用或商用,反復協調之下導致工期滯后,如果規劃國土合一,那進度就會加快。”

      但對于調整方案,也有不少人士持謹慎態度,有專家接受采訪時就直言,在之前的架構中,規劃、建設、房管各司其職,各用其權,有其合理性,但如果調整合并之后,管理權力過于集中,而監管不到位的話,就很容易產生腐敗。“目前只有北京和上海實施了這種組織架構,絕大多數城市還是國土與規劃部門分開,一定程度上也能說明一些問題”,從事多年房地產生意的曾總也如此表示。

      焦點

      1

      部門設置:從29個變成21個?

      據了解,目前廣州規劃局下設科技信息處、政策法規處、總體規劃處等14個處室,而廣州市國土局下設土地規劃和耕地保護處、土地利用管理處、房屋和物業管理處等約15個處室,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包括辦公室、組織人事處、政策法規處、財務管理處、科技管理處總師辦、總體規劃管理處、詳細規劃管理處、建筑規劃管理處、市政規劃管理處、監督管理處、歷史風貌保護處城市雕塑管理處、地名管理處、土地綜合計劃處耕地保護處、土地利用處、土地權籍管理處、礦產資源管理處地質環境和勘查管理處、征地補償管理處十八、行政許可處、信訪辦公室、監察室以及直屬機關黨委文明辦等21個部門。

      如果調整方案最終確認仿照上海的設置,那目前廣州規劃局和國土局總共有29個處室,而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下設21個部門,人事如何安排?功能如何協調?部門如何重組?業務如何對接?這或許是最受關注的問題之一。

      焦點

      2

      便民服務:原有審批程序有望簡化

      記者了解到,上海從2009年開始試點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將原先的從9道程序優化簡化為4道程序。按照項目建設的流程,企業投資項目建設工程審批管理過程被合并為土地使用權取得、設計方案審批、設計文件審查和竣工驗收等四道主要程序,采用“一家牽頭、一口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辦結”的方式。前兩道程序,由上海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牽頭,后兩道程序,由市建設和交通委牽頭,相關企業只需將規定材料送至相應的受理窗口,每個環節中涉及的相關部門,由牽頭部門負責協調。如果廣州國土和規劃兩部門合并,也就意味著審批程序的進一步簡化,這對辦事市民來說,肯定是“福音”。但也有市民有另外的擔憂,市民陳小姐就說:“雖然可能只要往一個部門遞資料就可以了,但如果沒有審批的答復期限約束,那跑一個部門和兩個部門都是一樣的,依我看要便民還是要監管到位。”

      焦點

      3

      預防腐敗:亟需“解決方案”

      有數據表明,我們現在2.1%的國土產生了70%的GDP,80%的財政收入是來自2.1%城市建設用地。規劃和國土部門可說是見證和創造這一巨大利益的兩個“前鋒”,如果把這兩個職能部門合二為一,其帶來的風險也是不言而喻的。著名規劃師、中山大學教授袁奇峰表示,我們看到房地產開發中的問題,例如公共利益被侵蝕的案件,利益格局錯綜復雜,很多城市都想讓房地產拉動GDP,這樣政府維護公共利益的壓力是很大的,這是復雜的局面。對于專家所說的“復雜局面”,目前廣州的架構設置是對此有所制衡的,規劃部門和國土部門的單列,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合并之后監管如何到位?這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只有給出了這個疑問的“解決方案”,合并部門才有繼續的意義。

      【專家觀點】

      彭澎??規劃國土合并要起化學效應

      我之前有聽說合并的消息,我想兩部門合并關鍵是要產生化學性效應,而不是單純的物理合并,要把廣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空間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三規合一。目前來看,部門合并對土地節約使用有利, 三舊改造的優惠政策今年到期,有不再續期的可能,這樣廣州的土地使用將更加緊張。

      一直以來,規劃和賣地之間都有一定的矛盾存在,拿珠江新城最后一塊未售地為例,也就是紅線女藝術中心前的那塊綠地,在規劃看來可能做綠地的效果最好,而國土可能想著建一棟樓能實現利益最大化。實際上,要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關鍵還是政府的管理理念的轉變,合并部門后協調起來也許會更加順暢,但也可能形成另一方面的“一條龍服務”,那就是政府賣地賣得更加快了。

      對于“三舊改造”和“住房保障”劃歸到建委名下這個構思,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三舊改造本就和建委密切相關,比如建委有專門的處室是針對舊村改造的。

      住房保障辦目前是事業單位,有轉為企業化運作的設想,主要是因為效仿上海經驗,對公租房要進行專業的管理和營運,而保障辦企業化運作后,也有可能成立相應的融資平臺,類似于城投集團,這個歸到建委名下管理,也是很合理的。

      胡剛??部門有共通性合并順理成章

      將規劃和房管局合并是利大于弊的事情,目前規劃局做的城市總體規劃圖和房管局的土地利用規劃沒有統一,導致有的地塊在兩張圖顯現的功能不統一,這也出現很多扯皮的現象。廣州目前走信息化城市的道路,我建議將發改委制定的經濟發展計劃和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三圖合一”,合并部門也為此提供了行政保障。

      另外,兩個部門本身就有共通性,房管局注重的是土地的利用,而規劃局最終也是將城市規劃落實到土地上,所以兩個部門合并是順理成章的,但提醒一點,房管和規劃局對上的部委有兩個,分別是國土資源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合并后如何和兩個部委銜接好業務,這也是要考慮的。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