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全省流通工作會議在廣州召開,會上印發了省政府《關于加快現代流通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的意見》兩個征求意見稿,全省各市市委書記、市長、分管流通的副市長以及來自各省直部門、省內經信系統、企業、協會的代表齊聚一堂,獻計獻策。與會人員紛紛表示,將拿出實招、良策,合力推動廣東流通業轉型升級。
實招
1
電商開路:打開廣貨銷路
去年我省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14.9%,流通成本高成為制約流通業發展最突出的瓶頸。根據此前的部署,省經信委正加緊部署“廣貨網上行”活動。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楊建初表示,爭取通過該項活動,支持一大批電子商務平臺和網上商城樹立品牌,推動傳統貿易企業和制造企業“上網觸電”,拓寬營銷渠道。“接下來將把電子商務作為加快流通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的主攻方向,把培育全國性電子商務平臺和網商龍頭企業作為重中之重。”
“廣州市已經拿出5個億的扶持資金,推動電子商務與工商業深度融合。接下來還要加大力度。”廣州市市長陳建華在會上表態,將通過扶持資金和配套政策,鼓勵大型制造業企業發展電子采購、電子分銷,鼓勵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建立網絡購物平臺,以電子商務引領商貿模式轉型,幫助制造企業打開銷路。
作為珠三角傳統制造業大規模匯集地之一,東莞也將加強與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合作,加快構建網上“莞貨直銷中心”。東莞市市長袁寶成表示將加快制定鼓勵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新興業態發展的政策,推動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為東莞企業轉型升級開拓新的渠道。
各級政府的積極表態令在場的企業代表也坐不住了。與會代表紛紛從自身企業狀況出發,分析企業在流通業轉型升級中的角色定位,并粗略勾勒了未來在流通領域的發展規劃。
騰訊電商控股CEO吳宵光表示,騰訊未來將加大電商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加強全國倉儲物流、落地配送合作,實現遍布全國的倉儲物流網絡,降低商戶倉儲物成本。
同時,騰訊還將大力發展工廠直連消費者的F2CFactory to Consumer,即從工廠到消費者模式、開展移動電子商務探索、發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線上到線下模式,拓寬渠道、拓展銷路。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姜還發表示,未來TCL集團將定位為“國內領先的電子商務領域專業電器運營商”,通過B2B、B2C、電購三大主要渠道,拓寬產品銷路,爭取在2014年實現在線平臺銷售30億元的目標。
實招
2
物流發力:建立供應鏈平臺
“這樣一塊原材料,如果價格是1元,其中物流成本占了多少?”寶供物流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武指著隨手拿起的杯蓋說:“我們說降低成本,很大程度上就是降低物流的成本。”
“現在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不斷上漲,生產能節省的成本空間幾乎沒有了,反而在流通領域還有很大的成本壓縮空間。而生產涉及的原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分銷等多個環節,其中每個環節都涉及到物流。”劉武進一步解釋,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就是要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廣州浪奇與嘉誠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形成的“嵌入式供應鏈管理加全程供應鏈一體化服務”的嘉誠模式就是很好的樣本。通過合作,嘉誠將物流與浪奇的原材料采購、制造生產、銷售以及售后安裝等環節實現無縫銜接,建立了以商流、資金流、物流、信息流“四流合一”的全程供應鏈一體化管理服務平臺。
“當前企業的競爭,更多體現為供應鏈之間的競爭。在注重降低人工、能源、收費等‘硬’成本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通過供應鏈一體化來實現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度整合,這才是治本之策。”劉武表示。
據有關調查報告顯示,珠三角家電的產業配套度只有30%,有70%的原輔材料、零部件都要從外地采購,若能建立一個供應鏈平臺,把外地的零部件、原輔材料供應商都吸引到珠三角,將使珠三角家電企業大大減低成本,增強整體競爭力。
實招
3
信息化革命:提升流通含金量
“從來沒有一種技術,像信息技術這樣對流通業產生革命性作用。現代流通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引領流通全過程,成為流通業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數字中國研究院華南分院副院長、廣東省物聯網公共技術支持中心主任李鷹博士認為,物聯網、云計算近年來在推動廣東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尤其是在流通領域,為資源重新調整分配制造了新的機遇。“這兩年廣東力推物聯網、云計算,行業也在力推,目前廣東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領先全國,物聯網、云計算對這幾年的經濟增長貢獻值也很大。”
“物流行業發展三大難題包括誠信缺失、信息不對稱、成本高企,通過信息化有效應用是消除信息不對稱的最佳手段。”林安商貿物流園董事長李金平介紹,網上網下物流信息交易平臺加物聯網,是林安集團打造“物流資源交易加物流企業綜合服務”的林安模式的密碼之一。“我們建立了林安物流網,貨主、第三方物流企業以及眾多個體司機將供需信息發布到網上,林安再將信息整合,通過網站、手機短信等發布到貨主、物流企業主和車主手中,保障信息通暢。”
“今后,我們要大力推動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在流通領域的應用,搶占數字流通這一制高點,提升現代流通方式的科技含量和生態含量。”李鷹稱。
時訊
廣東社會創新
研究聯盟啟動
9家機構成首批成員,省社工委將無償提供必要服務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強 通訊員/粵社宣昨日上午,省社工委舉行廣東社會創新研究聯盟啟動儀式,9個研究機構成為聯盟首批成員。
省社工委專職副主任劉潤華介紹,與所有關注廣東社會建設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松散型的社會創新研究聯盟,是省社工委推出的社會創新研究計劃中一項重要內容。省社工委將無償為加盟機構提供必要的服務,如提供廣東社會建設的基本資料、代為聯系調研單位、開展學術交流等。省社工委對加盟機構的立場、觀點和成果的使用沒有任何限制,希望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學者關注廣東,為廣東的社會建設把脈。即使是對廣東開展社會創新的做法持不同意見或批評意見的研究機構,省社工委也歡迎其加盟。
在7月11日發布邀請全國社會建設研究機構加盟的“英雄帖”后,省社工委共收到10個機構的申請。其中,中央編譯局當代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NGO研究所、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北京師范大學公益研究院、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廣州市公共安全管理學會、深圳公益慈善網和廣州陽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這9個機構成功加盟。此外,還有1個提出申請的機構因為其性質是企業而未能入選。省社工委暫時沒有考慮將企業納入聯盟。
除了組建社會創新研究聯盟外,省社工委的社會創新研究計劃還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社會創新研究基地,主要是借助合作方的研究力量,著眼于從學術的角度推進社會建設研究。目前,已與省社科院、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等簽署了共建協議。二是,與社會創新水平高、基礎好的地區和單位合作,共建社會創新實驗基地,主要是以合作方為實驗調研平臺,著眼于從實務的角度推進社會建設創新。目前,省社工委已與東莞市簽署了共建全省創新社會管理引領區合作協議。
據悉,省社工委邀請全國社會建設研究機構加盟廣東社會創新研究聯盟的“英雄帖”將長期有效。
聲音
引入社團競爭機制
在啟動儀式結束后,省社工委與部分聯盟成員圍繞廣東社會建設的特點、難點展開了現場交流。
省社工委專職副主任劉潤華說,廣東社會建設最大的特點就是共建共享,如果不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路便走不遠,事就做不大,就不可能建成一個成熟社會。現在,我們全面加強社會建設,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厘清政府與社會、以及政府與社會組織的關系。政府應走到前排,主動推動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包括推動政府職能轉移、培育社會自組織能力等。自然科學的創新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反復幾萬次或許就能得出一道數學公式定理,但社會領域的改革創新不能像這樣反復做實驗,必須凝聚最廣泛的社會共識,最平穩地加以推進。
聯盟成員代表、中山大學公益慈善研究中心教授朱健剛說,當前群眾對社會管理改革創新的需求迫切,改革創新已經邁出了步伐,下一步應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加速。他還建議,引入社會組織競爭機制,發揮鯰魚效應,鼓勵外省的社會組織到廣東來發展,這對本地的社會組織來說是一種促進。
來源:南方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