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是珠三角新成員,但經濟欠發達、區域發展不平衡是主要矛盾,人均財政支出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2%,迫切需要提升工業化、城市化水平。”中共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日前接受記者專訪表示,肇慶正大力推進“兩區引領兩化”發展戰略,努力建設能夠代表珠三角科學發展成果城市,打造珠三角幸福新城。
——訪中共肇慶市委書記徐萍華
肇慶有“中國硯都”的美譽,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亦是嶺南文化的搖籃,端硯文化、包公文化、現代文明,在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山水古城中交相輝映。
肇慶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在珠三角城市群中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機遇,要把肇慶建設成為能夠代表珠三角科學發展成果的城市,必須提升肇慶的新型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 徐萍華說,“肇慶要為珠三角一體化發展增加新的活力和發展空間,也要為廣東山區跨越發展提供示范。”
記者了解,2008年肇慶整體納入珠三角地區后,2009年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珠江三角洲肇慶市現場會上,首次提出了“廣佛肇經濟圈”的概念,他希望廣佛肇要形成一個經濟圈,統一規劃,廣佛同城化,帶動肇慶一體化發展。2009年肇慶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珠三角的排名三項第一、兩項第二;2010年肇慶躋身GDP“千億俱樂部”;2011年生產總值、工業、消費、出口等多項經濟指標增速列珠三角首位。在整個珠三角遭遇巨大發展壓力的大環境下,2012年上半年,肇慶GDP依然保持了8.2%的增長。
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如何尋找山區城市科學發展之路,是肇慶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徐萍華說,去年11月召開的肇慶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了“兩區引領兩化”重大發展戰略:以肇慶高新區引領新型工業化、以肇慶新區引領新型城市化,成為新時期肇慶實現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
據介紹,肇慶高新區對當地新型工業化發展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正加快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在引進創新團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及培育金屬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四大主導產業方面已形成規模效應。
去年肇慶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541.47億元人民幣,增長37%;今年上半年工業總產值286.51億元,增長21.5%,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53.03%。中恒大旺國際生物醫藥物流產業基地、廣晟電子產業園等一批投資超20億元、超100億元的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作為城市經濟發展的載體,徐萍華說,目前肇慶市區面積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行倒數第一,全省排行倒數第七。城市化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4個百分點,建設用地總量只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5.74%,因此,如何加快提高城市化水平,肇慶提出了自己新的思路。
徐萍華說,要以低碳綠色為主題,按照綠色、人本、集約、智慧、包容的理念,規劃建設肇慶新區,努力打造成為廣東省建設理想城市的先行區和粵港澳世界級城市群優質生活的典范,并以此作為肇慶推動新型城市化科學發展的重要載體,構建“新區引領、中心組團一體互動、山區腹地集約發展”的新型城市化新格局。
目前,憑借凸顯的區位和資源優勢,肇慶正主動加速與廣佛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基本公共服務等對接。2008年至2012年上半年,肇慶承接產業轉移項目941個,計劃總投資1300多億元,并注重培育承接項目的產業鏈,在總量增加的同時,實現了質量的不斷提升。
徐萍華說,受惠于“雙轉移”,肇慶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去年肇慶農村人均收入增幅達19%,農村許多富余勞動力也通過培訓實現了轉移就業。
徐萍華告訴記者,在“雙轉移”中,外界關注肇慶的發展是否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事實證明,肇慶“雙轉移”保持了青山綠水。2008年以來,肇慶共否決不符合環保規劃的項目270多個,總投資300多億元。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7.9%,超出珠三角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是全省林業生態市,榮獲2011年度廣東省宜居環境范例獎。
徐萍華說,肇慶的“雙轉移”在集約利用資源的同時,也保護了生態發展,肇慶的土地利用節約度正逐年提升,而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肇慶同樣毫不含糊,并探索出符合肇慶實際的科學發展道路。2011年3個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3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21.5%,肇慶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節能先進地區。
肇慶加快新型工業化、城市化發展,歸根到底是提高該市人民的“幸福感”。徐萍華表示,肇慶不僅要加快經濟發展,更要創新社會建設、促進和諧穩定,實現科學發展。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