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羊城晚報記者就此向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求證,得到的答復是“只是內部征求中介公司意見,還沒到對外征求公眾意見的步驟。”如此看來,傳聞并非空穴來風,新規有可能出臺。
房款須經指定銀行過數
該份名為“關于全面開展存量房資金監管的通知”的征求意見稿,擬由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和廣東銀監局三家監管機構聯合下發給各商業銀行、各房地產中介機構及有關單位,要求市房管局下設機構市房屋交易監管中心負責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工作。
按照要求,商業銀行要與監管中心簽署《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協議》,并設立存量房交易資金監管專用賬戶,而二手房出賣方也需在監管合作銀行開立具備結算功能的收款賬戶。
根據“征求意見稿”,資金托管不會額外增加客戶手續費,同時在資金托管期間,銀行要按活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
逾9成交易資金將被監管
地產中介人士認為,這意味著,該規定若正式實施,超9成二手房交易的資金都會納入托管賬戶監管。一方面,需要向銀行貸款的二手房交易,全額交易資金都要轉到監管專用賬戶;而一次性付清房款的資金,除了用于償還賣房者原銀行貸款外資金,其余款項也要存入監管專用賬戶。
唯一的“漏網之魚”,是在一次性付清房款的交易中,只有交易雙方是親屬關系,或賣房者是法人及其他組織可以不受該監管。
新規真能避免陰陽合同?
行內人士認為,該新規對二手房交易的監管力度相當大,相信監管部門不僅是為保障房屋交易資金的安全,同時也希望能有效防范“陰陽合同”的出現。
事實上,早在2008年,廣州市房管局就曾試水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工行等銀行也曾與地產中介攜手進行試點,由銀行設二手房款托管的專項賬戶,所有辦理二手房交易的資金都被托管在這個臨時“保險箱”內。
不過,銀行方面對該托管業務的興趣似乎不大,一來二手房貸業務在大銀行房貸業務中占比不高,托管業務所帶來的存量資金也不多;二來銀行不能向客戶收托管費、賬戶開卡費、賬戶管理費等,還要派專人辦理有關手續,成本支出較大。
中介人士則表示,近年房管部門出臺很多辦法杜絕陰陽合同,最有效的,是通過與銀行貸款直接掛鉤,貸款額度需以買賣雙方在房管局備案的二手房買賣合同所簽的金額為依據,但這也只能限制了需要貸款買房的這一部分,而對一次性付款的就沒辦法了。
而今這個醞釀中的新規,其效果并不能超越上述措施,因為如果買賣雙方都有心想避稅,即使表面上是一次性付款,也難保買賣雙方分兩次交易:一次通過監管銀行過數,一次私下支付。
來源:羊城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