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土風舞、香港客家貔貅,還有鶴舞、火龍等形式多樣的嶺南民間藝術。6日上午,在廣東珠海市上演的民間藝術大巡游活動,吸引了近20萬市民和游客前來觀賞。
巡游隊伍由8輛花車以及來自香港、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等地的24個方陣組成,演職人員達2000多名。
跳、踏、旋轉,舞步活潑輕快,音樂節拍強勁,被喻為澳門“城市名片”的土風舞一上場,即給現場觀眾帶來耳目一新的異域文化沖擊。土風舞是一種源自葡萄牙農村地區的舞蹈,表達了一種歡慶豐收的喜悅心情。
由香港溫健安龍獅體育總會帶來的《客家貔貅大匯演》再度吸引了全場的眼球,40人的表演團隊以靈動的節奏和諧趣的動作,演繹著傳說中的猛獸風姿。
珠海本土的節目也是豐富多彩,鶴群覓食、踩水、嬉戲、梳羽,鶴歌悠揚氣氛歡快,源自宋代的三灶鶴舞在新時期煥發出勃勃生機。
龍年元宵節,龍是主角。兩條由芭蕉梗及竹籠組成的“火龍”身上遍插香火,各由40名女演員舞動,在鼓、鑼、鈸引領下,跟隨現場的金龍、銀龍一起出場,金龍、銀龍交替演繹甩、轉、盤、旋、擺等各類舞藝,現場龍騰火舞氣勢磅礴。
據了解,首度登臺的“火龍”原型來自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七月三十裝路香”、向地藏王祈福的習俗,此習俗300年前起源于四邑。
據大巡游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此屆大巡游活動有幾大亮點:一是區域民間藝術交流更加緊密,除了港、澳地區帶來表演外,中山、江門、揭陽等地也派出表演團隊助興,二是本土性更凸顯,斗門水上婚嫁、飄色融戲劇、魔術、雜技等于一體的民間藝術、三灶鶴舞等珠海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創新,藝術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珠海民間藝術大巡游此前已成功舉辦了5屆,在加強珠港澳及珠海中山江門區域文化交流之外,亦充分展示了珠海這個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國際化特色,進一步創新和挖掘了本地民間藝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